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30裏借書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324

去年3月,我訪問俄羅斯,在同俄羅斯漢學家座談時就說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麽辦?》後,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今年3月訪問法國期間,我談了法國文藝對我的影響,因為我們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到法國求過學,所以我年輕時對法國文藝抱有濃厚興趣。在德國,我講了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陝北農村插隊,聽說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裏路去借這本書,後來他又走了30裏路來取回這本書。我為什麽要對外國人講這些?就是因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

延伸閱讀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榜樣。長篇小說《怎麽辦?》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不僅是俄羅斯人心靈史中的重要符號,在中國也曾深深影響了一代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是俄國革命家、哲學家、作家和批評家,列寧稱讚他是“未來風暴中的年輕舵手”,普列漢諾夫把他比作俄國的普羅米修斯。因為宣傳進步思想、批判沙俄現實,1862年車爾尼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逮捕,1864年被判處服7年苦役並終身流放西伯利亞。在囚禁和流放中,他完成了《怎麽辦?》《序幕》等許多充滿革命激情的優秀作品。《怎麽辦?》的故事圍繞自由勞動、婦女解放和秘密革命活動3條線索展開,提出隻有鬥爭才能改變人民的厄運。主人公拉赫美托夫幹過樵夫、鋸工、石匠、纖夫,為鍛煉革命意誌,獻身自己的理想,寧願過極其儉樸清苦的生活。

習近平回憶,他們那一代人受俄羅斯經典的影響很深,《怎麽辦?》帶給他很大震動,“書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為了磨煉意誌,甚至睡在釘板床上,紮得渾身是血。那時候,我們覺得鍛煉毅力就得這麽煉,幹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們就出去摸爬滾打,下雨的時候去淋雨,下雪的時候去搓雪,在井台邊洗冷水澡,都是受這本書的影響”。

《浮士德》同樣是一部有著深遠影響的作品。有人說過,不提到歌德,就寫不成一部世界文學史;同樣,不讀《浮士德》,也難以理解歌德之所以為歌德。《浮士德》是歌德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創作的長篇詩劇。魔鬼引誘浮士德與他簽署了一份協議:魔鬼將滿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將在浮士德死後拿走他的靈魂作為交換。歌德從這個賭約出發,演繹了有關人生理想和人類前途的許多重大問題,宣示人類奮發進取精神的勝利。習近平多次提到他讀《浮士德》的故事,“30裏借書,30裏討書”的佳話,無比生動地說明了文學的力量。

習近平講述自己的文學情緣,回憶各個階段的閱讀對自己的影響,展示出博覽群書的儒雅氣質,也折射出親和親切的性格魅力。他以自身經曆,充分說明什麽是好的文學: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麵”,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啟迪,才是好的文藝作品。

文藝是世界的語言,文學是溝通的法寶。習近平在許多場合都提到過他的讀書經曆,他沒有泛泛而談、擺擺樣子,而是用親身經曆詮釋出知識力量的可貴、文明交流的可能。對待不同文明需要包容,更需要深入理解和體悟,文學作品無疑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如習近平所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