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精忠報國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034

我看文學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後來看得更多的是政治類書籍。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當時,我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從中央黨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嶽飛的小人書。當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嶽飛傳》,一套有很多本,裏麵有一本是《嶽母刺字》;還有一個版本是專門講精忠報國這個故事的,母親都給我買了。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裏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4日第24版)

延伸閱讀

家國情懷是中國幾千年來一以貫之的文化傳統,深入每一個優秀中華兒女的靈魂深處。“嶽母刺字”的典故,詮釋的正是家風教誨、家國情懷。

嶽飛,生於1103年,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到1141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先後收複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朱仙鎮大捷後,金兀朮感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一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嶽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嶽飛北伐金軍過程中,寫下千古絕唱《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首詞壯懷激烈,氣蓋山河,充分彰顯出嶽飛一心報國、收複故土的拳拳愛國之情。

嶽飛自幼得到父母恩師的教誨,涵養出忠肝義膽、一身正氣。“嶽母刺字”的演義故事,最早見於清抄本《如是觀傳奇》與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嶽》。《宋史·嶽飛傳》記載,當嶽飛蒙受欲加之罪的冤屈,他撕開衣襟,後背上“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後人評書將“盡忠報國”演為“精忠報國”,故事影響廣泛,一直流傳至今。

習近平曾把價值觀養成比作“扣扣子”,“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正是少年習近平的“第一粒扣子”。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述自己的文學情緣時,回憶了《嶽飛傳》對自己的影響,“精忠報國”中蘊藏的家國情懷,激勵他心懷人民、奮鬥不止。常懷愛民之心、常思興國之道、常念複興之誌,正是共產黨人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