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像牛一樣勞動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149

文藝創作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我國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路遙的墓碑上刻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托爾斯泰也說過:“如果有人告訴我,我可以寫一部長篇小說,用它來毫無問題地斷定一種我認為是正確的對一切社會問題的看法,那麽,這樣的小說我還用不了兩個小時的勞動。但如果告訴我,現在的孩子們二十年後還要讀我所寫的東西,他們還要為它哭,為它笑,而且熱愛生活,那麽,我就要為這樣的小說獻出我整個一生和全部力量。”

——《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2016年11月30日)

延伸閱讀

古往今來,文藝巨製無不是厚積薄發的結晶,文藝魅力無不是內在充實的顯現。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篤定恒心、傾注心血的作品。那些創作出膾炙人口作品的文藝大家,也無不有著心無旁騖、沉潛穩重的品質。

唐代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中唐時期以孟郊、賈島為代表,在詩歌創作中有著極為嚴謹認真的態度,著意於文辭的錘煉推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用“推”字還是用“敲”,賈島曾為此斟酌許久,還因之結緣韓愈,留下了“賈島推敲”的佳話。賈島寫了《送無可上人》一詩後,在“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一句下加注一首小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他以詩注解煉句時間之久、吟成後之激動,苦吟精神可見一斑。對於苦吟的創作態度,不僅盧延讓以“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寄托胸臆,李白在《戲贈杜甫》中也有“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的感歎,杜甫的傳世名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更是家喻戶曉。

“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這句話是路遙的座右銘,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寫照。路遙所處的年代,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形式和技巧求新求變令人目不暇接,但他堅持傳統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平凡的世界》從1975年開始創作,到1988年5月曆經艱辛成稿,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他曾先後進行過12次大的修改;小說《複活》的開頭部分,竟有20種稿本。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在習近平看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韌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他對文藝工作寄予殷切期望,也多次指出文藝領域有“高原”缺“高峰”、脫離人民和生活、虛無價值戲說曆史等問題。習近平列舉古代、當代和外國作家態度專注、踏實創作、艱辛努力的名言和故事,正是為了勉勵文藝工作者,要以創作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為己任,避免急功近利、粗製濫造。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他還講述過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有一頁就寫了5天”,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故事,以此寄意文藝工作者,隻有拿出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打造出好的文藝作品。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