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中國的土地浸透他們的熱血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3173

正定第一批黨的工作者為了家鄉和祖國的自由解放事業,前赴後繼,一仆百起,他們是正定人民的優秀兒女,家鄉的土地浸透了這些愛國誌士的熱血。尹玉峰、郝清玉同誌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尹玉峰,正定周通人,1924年入黨,是正定黨的第一任縣委書記,直至1928年逝世。郝清玉14歲便受到進步思潮的影響,很快成為一名共產黨員。1924年回到家鄉,與尹玉峰等同誌一起,為籌建正定黨的組織付出了巨大心血。1925年夏,英、日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五卅慘案”,尹玉峰、郝清玉等同誌領導成立了“正定各界滬案後援會”,動員正定人民節衣縮食,援助上海被害工人家屬,並領導群眾集會、學生罷課,在正定掀起了反帝風暴。

1927年6月,他們又領導了著名的正定農民暴動。當時軍閥巧立名目,預征3年的錢糧並附加“討赤捐”,激起全縣人民不滿。中共正定縣委決定,領導農民暴動。舊曆五月十七日是正定縣趕城隍廟會的日子,方圓幾十裏的萬餘名群眾匯集城內,上午10點多鍾,在當時的戲樓廣場上,隻見有人把紅布白字的“正定縣農民反對討赤捐大請願”的大旗一舉,人們從四麵八方蜂擁而來,高舉著大刀、長矛和鐵鍁,浩浩蕩蕩向縣公署衝去。少年時代練過武術的郝清玉同誌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前列,他率領群眾衝進府衙大堂,舉起三節鞭砸碎了大堂的屏風,嚇壞了一班大小衙役。縣知事在群眾的壓力下,被迫寫下了廢除“討赤捐”“緩征錢糧”的字據,並曉諭全縣。這次暴動打擊了奉軍的氣焰,培養、鍛煉了正定黨的幹部,為爭取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28年,尹玉峰同誌積勞成疾不幸逝世,年僅24歲。郝清玉同誌在群眾鬥爭中迅速成長,成為我黨北方農民運動的一位傑出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931年,由於叛徒出賣,他在天津被捕,1935年犧牲,年僅32歲。像尹玉峰、郝清玉同誌這樣,為中華民族,為家鄉父老做過貢獻、犧牲了生命的人們,都在正定縣的愛國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但他們將永遠為子孫後代所崇敬,將永遠激勵後來者像他們那樣,前赴後繼,為祖國和家鄉的興盛繁榮,付出自己的心血以至生命。

——《知之深愛之切》(代序)(1984年)摘自《知之深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延伸閱讀

魯迅先生曾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拚命硬幹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他們或許像流星劃過夜空,但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尹玉峰、郝清玉就是這樣的英雄人物。

郝清玉,出生於河北省正定縣。1918年到北京做製鞋工人,1924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和尹玉峰等同誌一起,為籌建正定地區黨的組織做了大量工作。為解決聯絡機構和掩護職業問題,他在正定縣城開設了“裕華鞋莊”,為後來正定地區黨組織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正定黨組織幾經擴大改組,由特支發展到中心縣委、地方委員會,成為這一帶人民革命鬥爭的領導力量。郝清玉不知疲倦地深入田間地頭和貧苦農民的茅屋草舍,發動群眾,宣傳革命的道理。當時農村教員中的一位共產黨員這樣描述郝清玉:“日走阡陌,夜宿草堆,餓食幹糧,渴飲冷水。”

1928年春,郝清玉奉調天津,任中共順直省委委員兼省委農運部長。1930年夏,他任省委常委、巡視員,兼中共保定特委書記。1931年3月,調回中共順直省委工作,由於叛徒出賣,同年4月被捕。郝清玉在不幸被捕入獄後身患重病,但仍然氣節不改。他在獄中病得很厲害,敵人乘機讓他在所謂的“反共啟事”上按手印:“給你手上抹點墨,隻要在這上邊按個手印,就送你到德國醫院去治病,送你出去。否則就送你到天橋(刑場)去!”郝清玉斬釘截鐵地回答說:“你們國民黨對日妥協投降,對內反人民,應該反省。我是抗日革命到底,無過可悔,送天橋、地橋隨便吧!”1935年9月,郝清玉病逝於監獄。

習近平講述的這些正定籍英雄,他們的事跡或許鮮為人知,他們的名字或許寂寂無聞,但是他們曾經在曆史的劇本裏印下奮鬥的足跡,用他們堅守信仰流下的熱血浸潤著這片偉大的土地。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氣節與精神,則是這個古老民族實現鳳凰涅槃的希望。習近平在主政正定時了解到他們的事跡,並以他們的精神鼓舞正定幹部,在今天依然能給黨員幹部帶來精神的震撼。

習近平重英雄、惜英雄,在不同場合都強調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習近平曆數“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以國家的名義向抗戰英雄表達敬意。正如習近平所言,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