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無碑

公子謠言

第六十章 多地暴亂

書名:北海無碑 作者:公子謠言 字數:6361

“答應什麽?”高嫻妃的視線在二人身上打量了一番,微微有些不悅。

“母妃。”劉衍小跑下亭子,上去扶她,淺淺一笑道:“楚沉夏如今無處可去,兒臣暫時將他留在東宮。”

“不可。”高嫻妃向楚沉夏投去一眼,楚沉夏十分詫異她這一眼,冷冽得與之前一次相見差別甚大。

劉衍顯然也不解,看著高嫻妃晦暗不明的眼神更是皺起了眉,正待開口相問,耳邊已傳來一陣溫熱的氣息,隨即是刻意壓低的聲音傳入耳中,“母妃聽說他有龍陽之癖,如今後宮裏關於你二人的閑言閑語已有不少,若你再將他留在東宮,隻怕這事會被傳大,一發不可收拾。”

“母妃……”劉衍哭笑不得地喚了一聲,忙使了個眼色讓楚沉夏退下。

“兒臣與他私交甚好,他又是……又是堂堂七尺男兒,怎會有龍陽之癖?母妃勿要聽信謠言。”劉衍說話間總是拿眼角瞟高嫻妃,心虛的很,楚沉夏是不是斷袖,他可不敢擔保。

“我自然知道是謠言,但畢竟人言可畏,你如今新登太子之位,一切都不穩當,怎能被這些謠言纏身?再說了,無風不起浪,他若真是坦坦蕩蕩,又怎會無故生出這些謠言來?”高嫻妃句句戳中要點,劉衍竟無言以對。

頓了一頓,劉衍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不由得狐疑地看了高嫻妃兩眼,母妃從前俱不管這些的,頗是灑脫自由的很,如今聽她說的頭頭是道,似乎早已就有爭天下的念頭。

高嫻妃也不打算做隱瞞,不動聲色地將手從他臂間抽出,轉身立於他麵前,神色雖依舊溫婉,可雙目中那星星點點的亮點,著實叫人無法忽視。

“母妃今日屏去旁人來找你,就是要告訴你一些事。”

劉衍聽聞連忙垂耳做恭聽狀,高嫻妃拉過他坐到近處的石凳間,才開口道:“我是武國出身,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公主,想必你也知道一些,母妃要告訴你的是,母妃出身的武國叫做蒙古。”

劉衍渾身一震,蒙古,他聽聞過一些,一百多年前便已經滅了,如今更是不知蒙古餘黨躥留在哪個邊境。

“是滅了的,如今隻剩下一些部落了,與你父皇相識也是一個意外,他年輕時曾征戰吳國,錯將我蒙古部落當做吳國殘黨。舉兵來襲時,你外祖父已經年邁的拿不起刀槍了,是我親自帶著五萬子民去抵禦他們的侵略。蒙古那時候算上所有人口不過六萬人,從老到少,除去拿不動刀的老人和幼子,皆上了戰場,我們那時候是抱著決一死戰的心態去保護我們的家園的。”說到這裏,高嫻妃低笑了一聲。

她收起笑容,站起來繼續說道:“嗬,你父皇那時親征,見到是我一個女子為帥,身後跟著大批的老弱病殘,手裏拿的皆是大刀鋤頭,有的連木棍和剪刀都拿上了,他當著我們五萬人,竟然放肆大笑了起來,說是這樣的場麵他著實下不去手,那日便允了我們一個諾言,永不犯我蒙古部落,隻是他也提出一個要求。”

劉衍插嘴道:“讓母妃嫁給父皇?”

高嫻妃點了點頭,漆黑的瞳孔忽然一緊,抓住劉衍的手臂,鄭重道:“其實我們蒙古遠遠不止這六萬人,當年蒙古國破,拓跋思量成祖將一百萬兵力分成三分,分別交於三個兒子,其中一個便是你外祖父的父親拓跋旬,叮囑他們有朝一日定要收複失地。隻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散了,另外的人也不知去處,隻有你外祖父始終在征戰,想要憑借這點兵力收回失地,重複蒙古,可直到他年邁死去,都沒有收回半座城池,以部落的名義在草原漂泊過完了後半生。”

抓著自己手臂的那隻手緩緩鬆開了,劉衍見母妃臉上是抹不去的淒楚,試探著問道:“母妃是盼兒臣有朝一日助蒙古收複失地嗎?”

“收不回了,這南宋大半江山從前都是蒙古的,蒙古當年正是被晉國和吳國聯手推翻瓜分的。”高嫻妃極輕地歎息了一聲。

劉衍這回算是徹底明白她的意思了,也跟著歎了一口氣,道:”母妃可是要兒臣好好守住太子一位,將來登上皇位,守住這南宋,等於重複了蒙古?”

“如此這樣,你外祖父們才能在地底下安息,隻是母妃不放心。”高嫻妃忽然伸手從袖口中掏出一個碧璽,小心地塞到劉衍手中,神色半是期望半是擔憂道:“你成祖當年私下將碧璽傳給了你外祖父,若是有朝一日,兄弟齊心重奪疆土必擁你外祖父為王。母妃現如今將它交到你手上,你定要好好收藏,若他日你不受寵處境危險,亦或是當年你那些走散的外祖父舉兵來犯,有此碧璽,他們自會聽命與你。”

劉衍今日算是徹底懵了,先是父皇趁自己病重將自己拉上了太子之位,再是楚沉夏表明了追隨之意,就連一向處身事外的母親也……

他並未做好從父皇手裏接過這江山的打算,身邊的人卻一個比一個心急,倒顯得他……

視線在碧璽上一閃而過,仔細放到袖口,才抬頭道:“母妃放心,暫且容我好好想想,我……”

“你還要想什麽?子順,難道這天子之位你是半分野心也沒有嗎?你父皇十七歲便有勇氣帶兵征戰他國,母妃也算是個巾幗女子,怎麽你就沒有這份心思呢?”高嫻妃打斷他的話,語氣頗有責怪之意,與從前大相徑庭。

劉衍又是一怔,半天才擠出一句話來,“有是有的,隻是兒臣愚鈍,心裏明白不能勝任天子之位。”

“子順!你說的這叫什麽話,愚鈍?從古至今,有的是賢臣輔佐,你怕什麽?這能是借口嗎?我看你近日都開始說起胡話來了,你好好想想,想不清楚就不要來見我了!”高嫻妃的怒意翻騰而出,對著他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罵。

見母妃生氣,揮揮衣袖就要走,喚了兩聲母妃,到底不敢追過去。

父子同心,皇帝早朝時也是頗受困擾,一些大臣連日來奏書,說是皇後之位不可空缺,當立太子生母高嫻妃為本朝皇後。

皇帝始終是不願意的,自從皇後死了以後,大臣們也是像如今這般,常常提到立後一說,但他就是不想,每天找借口推脫,後來便連理都不理了。

那時的中書侍郎孫無衝已到了花甲之年,思想頑固,硬是追著皇後一事,不肯罷休,日日來說,不見他便跪在門外不肯走。

饒是這位孫無衝在朝中已有多年,為人也甚是明白,甚得皇上寵幸,可最後還是被皇帝的一句打發了,朕準愛卿告老還鄉。

臨走前的那日,也在宮外跪了一會,希望著皇上能見他一麵,早些重立皇後。

如今大臣們逮著順王立儲這一事,自然不肯鬆手,開口便是立後二字,皇帝因此犯了頭疼病,宣告禮部,迅速辦好太子的冊立大典,想要借此讓此事快些翻章。

冊立大典還未來到,一個驚人的消息便已傳遍南宋。

魏國要與北燕打仗了。

魏國國力稍遜南宋,但若是吞並了北燕,那自然是要強於南宋,北燕深諳其中利弊,國君成子謂派人來金城向皇帝借兵。

原以為皇帝知其中利弊,定會出兵相助,誰料皇帝竟沒有同意,當年與齊國一役,若不是他北燕借道齊國,怎會被齊國偷襲了去?金城怎會傷亡如此慘重?

就算他北燕後來看形勢不好,重新站到了南宋後方,還出兵助南宋攻打齊國,可到了那一步了,南宋還需他北燕那區區幾萬兵馬助力嗎?隻不過是為了不被南宋追究,才做出這麽些舉動。

皇帝雖事後沒有追究,可這件事他記在了心裏,因此不僅沒有借兵給他,還派出了郴州的列行軍,由裴叔東作為主帥,前去助魏國一臂之力。

雖說如此,但其實皇帝也存有別的心思,若到時侯提出與魏國瓜分北燕,魏國必不會拒絕,如此一來,魏國的勢力便不會遠在南宋之上了。

這邊派出了列行軍去北燕,東邊的梁國似乎也有些蠢蠢欲動,連日來屢次與南宋邊境發生衝突,大有趁著戰亂想做漁翁之意。

這不,剛舉行完冊封大典,翌日,便被皇帝派到了卞州,梁國果然沒有動靜了。

皇帝還未寬下心來,那邊齊國封地又出事了,亂民組成反宋軍,在齊國各地暴亂。

齊國候劉子期不過十三歲,根本壓製不住亂民,皇帝便將慶王攆了過去,慶王雖不願去齊國,做事倒也迅捷,很快便將亂民控製住了。

魏國的三路大軍來勢迅猛,將北燕擊的節節敗退,北燕深知無路可退,國是必亡的,可亡國前也要拖著南宋下水。

北燕連夜集齊所有兵力,一舉攻向南宋,想要將南宋打個措手不及。

南宋正是多事之秋,也不防備他有這麽一招,派去的列行軍竟被北燕擊退了回來,眼看著又要攻打到金城了。

皇帝焦急地不知如何是好,北燕此舉必是殊死搏鬥,反倒叫魏國占了便宜去了,先滅北燕,順勢攻到南宋。

無奈,南宋兵力此刻分散開了,卞州與齊國都與金城相距太遠,遠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