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兒當衛國

沃土456

第185回 張自忠

書名:我是男兒當衛國 作者:沃土456 字數:6375

就在這個時候,參謀部的情報處長潘小安也發言了。他是韓行的結拜二哥,以他的視角來闡述著自己的觀點:“李宗仁指揮的這場戰役並沒有什麽錯誤,但是他太高看張自忠的33集團軍了。現在張自忠的集團軍是人員也不行,裝備也不行。但是張自忠還是挺著自己的胸膛去撞日本人的槍口了。

要是換湯恩伯的一個軍來支援張自忠,恐怕也不行,也隔不住日軍的四五萬虎狼之師。但我們是南征軍,以我的觀察,比湯恩伯的一個軍還要有戰鬥力。我們和張自忠聯起手來,就和一個釘子一樣,死死地卡在圍部和一郎的喉嚨裏,叫他吃,咽不進去,吐,吐不出來。

支援張自忠,這是一著險棋,但是這一著棋不走又不行。說句不好聽的話,張自忠一敗,這個戰役就要大敗。大敗的話,我們南征軍前來的目的也就毫無意義了。”

潘小安的這一番話,又峰回路轉,堅定了韓行支援張自忠的決心。

韓行看了一眼大家,嚴肅地說:“這樣吧,支援張自忠是必須的。打完了這一仗,不論勝也好,敗也好,我自然會向築先縱隊認罪,使南征軍遭受了重大的損失。但是如果不打這一仗,我們就錯過了這次機會,成了千古的罪人。”

既然韓行這樣說了,王乾坤也說:“那我保留我的意見!”

張作幹也說:“我也保留我的意見。”

南征軍在不同的意見中,還是執行著韓行的命令,那就是支援張自忠。

這個時候,張自忠33集團軍的情況確實不妙。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命令主要是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和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立即南下合圍第3師團主力以外,還有負責截斷敵人退路的重要工作。

這個負責截斷敵人退路的重要工作,主要由張自忠的33集團軍來完成,另外還有川軍兩個集團軍。這個33集團軍號稱一個集團軍,其實也就是2萬來人,不過是2個整師的兵力。

自然,名義上川軍也歸屬張自忠指揮,實際上,張自忠隻有自己的一個集團軍而已。

相比起來,雖然各部都在敵後作戰,但是川軍的情況比較好。因為他們背靠大洪山,即使阻擊失敗,遭遇日軍猛攻,他們隻要退到山區裏就沒有什麽危險了。

山區麵積廣大,日軍如果進行大規模的圍剿,沒有重兵和一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最危險的還是張自忠,他的33集團軍必須渡過漢水,強攻日軍後方,切斷襄花公路和京鍾公路,完成合圍部署。

一旦日軍集中主力反撲,張自忠集團軍就很危險,因為他們都在漢水東側,短時間是很難撤退成功的,隻能就地苦戰。如果堅持不住,隻能暫時轉移,和日軍藏貓貓,在日軍夾縫中突圍。

當時第33集團軍主力在會戰開始的時候,大部在漢水以東。但遭遇日軍猛攻後,一部分被迫退回漢水以西,一部則尾追日軍北上去了。

此時李宗仁下達攔截的命令以後,33集團軍一部已經奉命渡過漢水,殺向大洪山地區和棗陽地區。

下轄的77軍132師殺進長壽店,切斷了從長壽店到襄陽的公路。77軍179師和59軍38師越過長壽店,尾追日軍北上。59軍180師和騎兵9師則向東北殺向棗陽,同川軍配合切斷襄花公路。

各部從4日開始,就和日軍殿後部隊遭遇,開始了激戰。

棗宜會戰的問題不在於張自忠渡過漢水迎敵,關鍵在於後來的拉走江防軍主力北上作戰,導致江防空虛。無論蔣介石也好,李宗仁也罷,都忽視了日軍有可能會進攻宜昌,才會調動江防軍。

至於張自忠親自率部渡過漢水作戰,也是必須的,更是偉大的,隻是因為張自忠部經過長期征戰,兵力虛弱,此去敵眾我寡,相當危險。

之前隨棗會戰期間,張自忠也是這樣渡過漢水,重創了日軍側翼,導致日軍重大的傷亡和被迫全線撤退,顯然渡河作戰沒有問題。

5日,59軍最有戰鬥力的38師北上田家集猛擊日軍。日軍並沒有準備,措手不及,傷亡近千人。

日軍吃了虧,自然不肯善罷甘休,立即糾集周邊的部隊3000多人向38師衝擊,一部繞道側後試圖切斷其退路。

此時,33集團軍其他各師都在和日軍激戰,已經沒有部隊能夠增援38師。38師此戰的目的是為了截擊和騷擾日軍,並非和日軍做戰略決戰。所以經過一日苦戰後,38師怕後路被日軍切斷合圍,主動放棄陣地南撤,日軍尾隨追擊。

鑒於漢水以東的各部吃緊,急需要支援,李宗仁在征得蔣介石同意下,下令江防軍3個軍中的75軍和94軍歸屬張自忠指揮,準備渡過漢水給予支援。

此舉具有很大的問題,江防軍當時僅有3個軍,這兩個主力軍調走以後,1個軍的江防力量瞬間變得非常渺小。

這點點兵力,如何能夠抵禦後來日軍3個師團的重兵進攻?

之所以這樣部署,在當時看來似乎是必須的,因為張自忠的兵力太少,無法順利完成任務。

但如果縱觀全局,應該考慮到日軍有可能會攻占宜昌,這就有點兒失策了。

隨棗會戰中,雖然隨棗方麵已經很吃緊了,但江防軍始終不動。

而此次江防軍卻動了,但卻沒有直接增援張自忠,而後又被李宗仁拉到北麵新野一線和日軍決戰,這為之後宜昌的淪陷打下了伏筆。

6日,張自忠和這兩個江防軍的軍、師長見麵,但這兩個軍目前還在漢水以西,調動過來需要幾天時間,遠水救不了近火。

鑒於一線戰況緊急,張自忠毅然決定,他率領僅剩的33集團軍預備隊,也就是55軍74師渡河給予增援。

這是張自忠第四次要求渡過漢水攻擊敵人,之前包括隨棗會戰,冬季攻勢,他已經親自渡過幾次了,自然,每次都是很危險的。

這次,他的參謀長李文田和高級參謀張敬等人仍然堅決反對!

為什麽呢?因為此時漢水以東實在是非常危險。國軍和日軍處於混戰中,而日軍兵力和戰鬥力都優於國軍,國軍部隊是在艱苦轉戰,誰也保不住不會遭受毀滅性打擊。

當時77軍179師師部就在和日軍的混戰中被打散,副師長吳振聲差點中彈,在警衛排的掩護下暫時突圍到山裏。這段時間師部幾乎癱瘓,依靠參謀長勉強指揮。

可是,此時戰局險惡,第33集團軍河東部隊都陷入苦戰,以現有兵力肯定是堅持不住的,必須立即給予增援。

張自忠卻毅然決定將親自率領74師一部渡過漢水,是有幾方麵的考慮。一來,目前33集團軍兵力單薄,現有部隊作戰極為艱苦,必須給予支援。74師作為集團軍預備隊,雖然僅僅有2個團可用,多少也是一支生力軍。這個節骨眼上,別說多兩個團,就是多兩個營也是幫助。

二來,戰局險惡,變化極快,集團軍司令部在漢水以西雖然安全,卻無法及時掌握戰局的變化,還是到一線指揮比較方便。

三來,第33集團軍從徐州會戰開始,曆經數次大規模會戰,每次傷亡都在三分之以一到三分之二,目前集團軍的老兵已經不多,戰鬥力有相當的減弱,部隊的凝聚力也有較大減弱。

此次會戰,國軍局勢不利,如果不能強烈鼓舞33集團軍官兵士氣,獲勝是很困難的。張自忠一直認為,打仗如果將領不帶頭,做出榜樣,士兵根本不可能盡全力。所以,他毅然將指揮部轉移到凶險的第一線,可以大大鼓舞士氣,說不定就可以獲得勝利。

張自忠有過數百場大規模戰鬥經驗,自然知道此行極為凶險。在渡過漢水之前,他就布置好了後事,但後事不是關於自己的,而是關於軍隊的。

他留信給威望僅次於他的77軍軍長馮治安,明確告訴他,如果自己殉國,由馮接手指揮。信是這樣寫的:

仰之我弟如晤:

因為戰區全麵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拚。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能如與三十八D(注:師的代號)、一七九D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注:即七十四師,代師長馬貫一)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拚;設若與一七九D、三十八D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做出這個英勇的決定,其實還有別的因素。

1940年4月,西北軍領袖宋哲元在四川病逝,張自忠親自趕到四川綿陽參加了葬禮。在葬禮上,張自忠感慨良多。

宋哲元作為西北軍的第一領袖,曾經的愛國將領,輝煌一生,卻沒有想到死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好的結果。在抗戰初期,宋為了保住29軍這個小團體,做了一係列錯事。

他為了自己團體的利益,不做戰備,妄圖和日軍苟合,最終結果是軍隊一潰千裏,還留下千古罵名。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