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友誼鑄就的坦讚鐵路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1825

40多年前,5萬多名中華兒女滿懷對非洲人民的真摯情誼來到非洲,同兄弟的坦桑尼亞和讚比亞人民並肩奮鬥,在茫茫非洲草原上披荊斬棘,克服千難萬險,用汗水和鮮血乃至生命築成了被譽為友誼之路、自由之路的坦讚鐵路。他們中有60多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永遠長眠在這片遠離故鄉的土地上。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是鑄就中坦、中非友誼豐碑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和坦讚鐵路一樣,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和坦讚兩國人民心中。

——在憑吊援坦中國專家公墓時說(2013年3月25日)

延伸閱讀

在“和平之港”達累斯薩拉姆西南郊的一片墓地,長眠著為幫助坦桑尼亞建設而獻身的69位中國同胞。墓地綠草如茵,青鬆、鳳凰樹高大挺拔,一塊巨大的石碑上用中英文刻著兩排鮮紅的大字:“中國援坦專家光榮犧牲同誌之墓”。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先後向坦桑尼亞派出專家幾萬人次,在各個領域為這個非洲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在這69位同胞中,有幫助坦桑尼亞人民建設煤礦的,有幫助發展農業的,也有幫助興修水利的,但絕大多數是為建造坦讚鐵路而捐軀的。

坦讚鐵路是中非友誼的突出象征。從1968年5月,第一支中國勘探隊踏上千裏莽原選路定線,到1976年7月坦讚鐵路正式通車,共有5萬多人次的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苦戰在近2000公裏的建設工地上。中國、坦桑尼亞、讚比亞三國工程技術人員曆經艱險,在崇山峻嶺中開出一條1860公裏的鐵路運輸線,使之成為連接坦讚兩國,乃至其他非洲國家的經濟動脈,為坦讚兩國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支持了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鬥爭,兩國人民譽之為“自由之路”“解放之路”。

長眠在援坦中國專家公墓的水利專家張敏才,是第一位犧牲的中國援坦專家。為了給當地人民找到可以飲用的水源,張敏才於1967年10月在野外灌木叢中勘探時,遭到了鋪天蓋地的野蜂叮咬,全身中毒。周恩來總理獲悉後,立即派醫生從中國趕來搶救,但未能留住他35歲的年輕生命。

習近平深切緬懷援坦犧牲的中國專家,深情講述中非友好合作的往事,表達了弘揚坦讚鐵路精神、精心珍惜和嗬護中非傳統友誼這份寶貴財富的美好心願。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就包括非洲這片“充滿希望的大陸”,折射出了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始終如一的兄弟情懷。“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通過講故事,習近平告訴世界,中非友好關係,並不是以某種條件為基礎,而是以經得起風雨考驗的友誼作為支撐的。正如坦桑尼亞前駐華大使查爾斯·桑嘎的評價:“習近平主席因非洲大陸不斷發展而備受鼓舞的喜悅是那麽真誠,令人感動,這是從心底發出的愛。”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