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義烏的阿拉伯餐館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270

中阿關係的快速發展,也把雙方普通人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在我曾經工作過的浙江,就有這樣一個故事。在阿拉伯商人雲集的義烏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飲食文化帶到了義烏,也在義烏的繁榮興旺中收獲了事業成功,最終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把根紮在了中國。一個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夢想融入中國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國夢中,執著奮鬥,演繹了出彩人生,也詮釋了中國夢和阿拉伯夢的完美結合。

——《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2014年6月5日)

延伸閱讀

年輕的穆罕奈德在義烏外商圈知名度頗高,他來自約旦,他的夫人劉芳是安徽人。2000年,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廣州一家阿拉伯餐廳工作,從此與中國結緣,不僅愛上了這個國家,也愛上了同在餐廳工作、開朗健談的安徽女孩劉芳。2001年,穆罕奈德與劉芳結婚,成了地道的中國女婿。他接手叔叔2002年在義烏開設的一家阿拉伯餐廳,將餐廳改名為“花”,寓意是幸福之花、和平之花,餐廳的標誌也是穆罕奈德設計的一朵白色的花。

作為全球知名國際商貿城市,義烏與阿拉伯國家的貿易頻繁,大量阿拉伯客商來義烏采購商品。2005年,公安部授權義烏市可以直接辦理外國人簽證和居留許可。作為常住義烏的4000多名阿拉伯客商之一,如今穆罕奈德有了自己的貿易公司。兩個兒子現在義烏讀小學,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穆罕奈德說,自己在中國生活很開心,朋友很多,他最近打算在義烏買房子,安定下來。

對於義烏為何能聚集如此多的阿拉伯商人,當地有人說,義烏堪稱古代絲綢之路的現代版,義烏人民的包容性很強,而且很熱情。走進義烏就能發現,無論是國際商貿城,還是篁園市場、賓王市場,總能遇到說著不同國家語言的“老外”。從商品的集散地,過渡到商人的集散地,包容性成長不僅讓義烏,也讓整個中國不斷獲得新的成功。

“金鵓鴣銀鵓鴣,飛來飛去飛義烏。”以開放、市場、包容為目標的義烏,從“雞毛換糖”起步,現在已成貨品最齊全的“世界超市”;“進口商品館”累計已引進百餘個國家和地區的5.5萬種境外商品,除了“賣全球”,還能“買全球”……從2014年開始,發往阿拉伯國家的貨物出口額占到了義烏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每年超過10萬的阿拉伯客商來義烏采購商品,數萬阿拉伯人希望定居在義烏,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夢想是沒有隔閡的語言。習近平多次指出,中國夢與世界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內在相通,“就是讓經濟更有活力,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暢,人與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讓人民過上更加安寧富足的生活,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講述義烏阿拉伯餐館的故事,正是要說明: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

從提出中國夢到矚望亞洲夢、亞太夢,從描繪中國夢到援引美國夢、歐洲夢,習近平所闡述的中國夢從來都不是封閉和單一的,中國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都是相通的。夢想“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麵來,尋找陽光”。穆罕奈德的中國故事,就是在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中,結出的那朵相通的夢想之花。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