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為政先修身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013

中國人曆來講究修身,強調“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己以安百姓”,“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還有,戰國時期齊國鄒忌以自己與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總結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文天祥以生命書寫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古人提倡的浩然正氣。

——《在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8、29日)

延伸閱讀

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強調“內聖外王”,“內聖”是一個人內在的道德素養,意思是說一個人隻有修煉內心、鍛造品格,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治理者。鄒忌、諸葛亮、範仲淹、文天祥等人,都是中國曆史上以品格和氣節聞名的曆史人物。

鄒忌是戰國時代齊國人,他身材高大、長相俊俏。然而,從妻子、小妾、客人對他外形的不同評價中,他得出“私我”“畏我”和“有求於我”都會導致信息扭曲,進而從中悟出治國理政應該廣開言路的道理,並勸諫齊威王虛心納諫、兼聽則明,推動齊國稱霸諸侯,《鄒忌諷齊王納諫》已經寫進中學教材。諸葛亮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三顧茅廬”和“隆中對”成為千古佳話,躬耕南陽的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一輩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家境貧寒,苦讀及第,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屢屢因秉公直言而遭到貶謫,但始終不忘初心,無論是治理地方,還是衛國戍邊,都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南宋末年名臣文天祥生逢亂世,神州陸沉,在元軍大舉南下時依然堅持抗戰,後來兵敗被俘,即便囚禁在“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的土室裏,他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價值堅守,留下《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名篇,成為中國曆史的一座價值燈塔。

鄒忌、諸葛亮、範仲淹、文天祥,都因其崇高品格而被後世代代傳頌,構成了前後相續而又一以貫之的價值圖譜,樹立起鍛造品格的標杆。

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強調了領導幹部的修身問題。他講述鄒忌、諸葛亮、範仲淹、文天祥等人的故事,就是要向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表明,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於修其身、治其心、養其德。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天下事未嚐不敗於專而成於共”“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習近平引用的很多典故,都是關於修身的思考。以“吾日三省吾身”強調反躬自省、自我批評,以“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強調遵紀守法、不碰底線,以“慎權、慎獨、慎微、慎友”強調防微杜漸、不棄微末……習近平從安身立命的各個方麵,為領導幹部崇德修身標注出認識論和方法論。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