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黃炎培之問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206

黃炎培先生曾對毛澤東同誌說過,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都沒有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聚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隻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黃炎培希望“中共諸君”能夠找出一條新路,跳出曆代統治者從艱苦創業到脫離群眾的周期率。毛澤東同誌當即回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走群眾路線。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毛澤東同誌高度概括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莊嚴而偉大的號召,並把它作為我黨的唯一宗旨寫進黨章之中。可見密切聯係人民群眾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使命所決定的,也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並堅持的優良傳統作風。

——《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係人民群眾》(1989年1月)摘自《擺脫貧困》

延伸閱讀

抗戰勝利前夕,毛澤東與黃炎培的“延安對”,成就了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的交往佳話。

黃炎培是著名的教育家與社會活動家,早年立誌於“教育救國”,在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上不懈探索。抗戰爆發後,黃炎培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以社會賢達身份加入國民參政會,竭力維護民主團結、促進抗日鬥爭。1945年7月,為鞏固民主團結、促成國共談判,黃炎培等6名國民參政員造訪延安。雖然隻有5天時間,但中共領導人的樸實穩重,紅色延安的民主祥和,讓黃炎培不禁感慨:“延安五日中間所看到的,當然是距離我理想相當近的”。

在造訪期間,毛澤東問黃炎培有什麽感想。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毛澤東的回答幹脆果斷:“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在黃炎培看來,“這話是對的”,因為“隻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於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來打破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毛澤東與黃炎培的“延安對”,在黨史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肝膽相照的寫照,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民主的探索、對人民福祉的追求。

黨的十八大結束不久,習近平走訪8個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他在座談中強調,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關於曆史周期率的一段對話,至今對中國共產黨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重提“曆史周期率”的警示,重溫“兩個務必”的告誡,警示“霸王別姬”可能因作風問題而出現,都有著共同的指向,那就是“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心裏裝著人民、奮鬥為了人民,是我們黨90多年風雨曆程中沉澱下來的寶貴財富。正如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所宣示的,不論走多遠,中國共產黨都不會忘記為什麽而出發。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