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殺

末世戰車

第二章 均勢,戰之因

書名:大國殺 作者:末世戰車 字數:12561

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的曆史將永遠銘記:1122,B世紀58年10月20日到B世紀61年11月16日,持續時間長達1122天的戰火;8713-13621,從我海軍集結出發地到當時最近的作戰區域,須要8713公裏的遠航,最遠航程戰區距離竟然達13621公裏;1329,674,累計投入作戰艦隻1329艘,勝利後剩674艘;6867751,攻占大麵積殖民地兩處,開疆六百八十六萬七千七百五十一平方公裏。這就是被國際學術界稱作B世紀聯合帝國與馬恩羅科帝國撒西爾大陸殖民地爭奪戰爭,簡稱B世紀殖民地洲際戰爭。

這場戰爭中,我軍參戰部隊死亡一百萬以上。聯合帝國海軍各種原因損失各型號戰艦累計655艘,另有42艘租用或購買的商業運輸船隻因各種原因沉沒,僅海軍官兵的死亡和失蹤人數就超過了六位數……

勝利的代價從來不便宜,但勝利者的代價隻需要付出到獲得勝利為止。

付出到勝利為止,接下來就會是收獲,誘人的巨大收獲。

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洲際殖民地戰爭中,我聯合帝國累計派出了十二批次,1329艘各類作戰艦船(實際參戰艦隻統計數,同一艦隻兩次或多次出航仍按一艘計算)。而戰前,我國海軍的登記軍艦總數是136艘,這還包括正在建造的16艘半成品軍艦。

那場戰爭中,我聯合帝國海軍使用自造,購買,租用等各種方式,累計新增艦隻裝備數量1343艘(隻要開戰時期進入軍隊服役的就算,不論來源性質)。各項類別具體統計數字為:自行建造1271艘,高價購買他國現役艦隻23艘;另外還購買商船137艘,租用他國艦隻運輸船隻2249艘(次)。自造的1271艘軍艦中,除了戰前海軍訂購,艦體基本完工的16艘鐵甲無畏戰艦外,其餘全部是快速製造的木質戰艦(鐵肋木殼船),共計1255艘。這些“速成戰艦”都是采用現代工業批量標準化模式製造的――同規格拚接件組合,統一標準化作業程式,以節省工時數和縮短建造期的模式建造。

這些“速成戰艦”充當了那場著名的B世紀洲際殖民地戰爭中我海軍遠征艦隊的主力。與那個時代的高科技裝備,造價極為高昂的鐵甲無畏艦相比,這種軍艦唯一的優點可能就是便宜,超便宜。

在後來的海戰中,這些木頭軍艦還表現出大量鐵製軍艦不可能具備的優點,抗沉性超強於鐵船,戰損修複簡易方便,實際抗彈能力強於鐵製艦船……

其實對於那場戰爭來說這些優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國實力弱於敵國馬恩羅科帝國,反而是我國最終勝出的決定性因素――這種軍艦短時間內就可以大量製造出來。它就像是二戰時的T-34坦克,謝爾曼坦克一樣,被大量的製造出來,將馬恩羅科帝國強大的精英艦隊淹沒於我軍的艦海。隻是這勝利的代價從來都不便宜。

本章將以時間先後次序,參照戰爭進程,介紹那場戰爭一係列海上戰役的大致進程,同時展示各個時期我聯合帝國製造的各類參戰軍艦,那些英勇的軍艦。

曆史回到B58年10月15日,聯合帝國南部沿海工業重鎮敖德薩,敖德薩波利斯造船廠,帝國國家造船廠敖德薩分廠,聖彼得造船廠敖德薩分廠,南方兵器工業集團敖德薩軍艦製造廠,這四家船廠都在忙著造同一種型號的軍艦――企鵝級袖珍戰列艦。16艘接近完工的軍艦在大型船塢裏日夜趕工。這些還沒有完工的戰列艦是聯合帝國海軍在這片海域僅有的大型艦隻。帝國共建造了36艘企鵝級,這16艘是最後的批次了。這些艦年內即將完工。這16艘戰列艦的完工意味著帝國的第一期B世紀軍備競賽造艦計劃終於完成了。

守衛這片海域的帝國海軍南部艦隊主要艦隻已經離開超過一個月了,航向,向西,再向西。西邊地平線遠處,還要向西數千海裏,一支浩浩蕩蕩的艦隊正向馬恩羅科帝國撒西爾大陸殖民地高速行進,一周內就能到達目標位置。B世紀聯合帝國與馬恩羅科帝國之間的撒西爾大陸殖民地爭奪戰爭即將開始。

這支艦隊包括247艘各類戰艦,登記在冊的艦隻數未必是實有艦隻數),320艘的武裝運兵船,75艘大型貨船。這是我聯合帝國派出的第一批次遠征軍,首戰即決戰,海軍能調用的軍艦準軍艦都上陣了(此次戰爭我軍累計派出1329艘各類作戰艦船)。

打仗要學變戲法,登記在冊的艦隻數未必是實有艦隻數,實有艦隻數未必是戰時可用艦隻數。參加首戰的247艘戰艦中,隻有20艘企鵝級袖珍戰列艦和2艘敖德薩級大型戰列艦是登記在冊的海軍軍艦。決戰海軍主力不動?匪夷所思啊!

還是看看地圖吧,四周強敵環伺,打再大的仗,窩裏也必須留夠軍艦。22艘戰列艦是正規海軍能夠調用的極限兵力了。其餘的225艘軍艦都是“商船“,曆時兩年,秘密按軍艦標準,以商船名義公開建造的“隱形海軍艦隊”。打著商船的旗號造軍艦可就不能造鐵甲艦了,這些軍艦隻能使用那個時代遠洋載重商船常用的鐵肋木殼船技術建造。

“隱形艦隊”的故事應該從B55年12月30日開始,或者隻是比這個日子早幾天。

B56年11月29日,這個中央大陸多了一家超級大的洲際跨國貿易集團公司康斯坦丁洲際貿易集團,下屬若幹分公司。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薩克森-溫莎帝國首都懷特城,據說是薩克森-溫莎帝國的貴族們出資合股搞的。

這個康斯坦丁洲際貿易集團很低調,很有錢,也很能花錢,中央大陸所有靠譜的造船廠都收到了這家公司的商船訂單。公司提供船隻的圖紙,公司提供船隻的材料供應,公司提供船隻的輪機設備,公司提供造這條船所需要的一切。造船廠的事情隻是按照圖紙組裝,報告工期進度,收錢,還有一點很重要――保密,不能告訴任何人關於這船的事情,要一問三不知,必須確保不泄露這個商業機密。

自B56年12月22日起,該公司開始往外撒訂單,一撒就是半年時間;共在薩克森溫莎帝國及其同一技術標準國家訂購225艘幾乎完全一樣的“堅固的遠洋重貨貨輪”和320艘統一標準的“勞工運輸客輪”/螃蟹級運兵船。

B58年年初,這些船隻開始交貨了。接船的都是外國雇來的海軍退役人員,這些夥計們絕對的好水手……就在B58年年初,凱撒大帝開始狂招海軍了……B58年7月,最後一批20艘“堅固的遠洋重貨貨輪”完成交接,直接開赴集結地聖約克群島,大炮在那裏等了好久了。裝上炮之後,這些軍艦就可以用自己真正的名字了――賽琳娜級巡洋艦。賽琳娜級,賽琳娜II級,是那場戰爭中製造數量最多的軍艦。B58年年中,建造賽琳娜級的船廠陸續又接到了康斯坦丁集團的訂單,同樣的圖紙,同樣的模式………第一批次最快的才半年就完工了,其他的批次基本也是這個建造時間……然後繼續……

戰爭最後階段,一個月就造一艘巡洋艦。這就叫工廠化生產,像造香腸一樣造導彈,像下餃子一樣造軍艦。產量擺在那裏,前線我軍艦隊自始至終都維持著絕對的對敵數量優勢。這種巨大的產量歸功於標準化製造體係和專業化模塊化的分工製造。另外,船隻初始圖紙確實夠牛,艦船設計師堅決貫徹簡化實用化核心設計思想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簡單就是美,簡單帶來勝利”,別理連科在《蘇軍內幕》一書中,自始至終都在我們傳遞這一真理。勝利的真理!!

……

10月20日,B世紀洲際殖民地戰爭第一天。早上宣戰,但算錯了航速中午艦隊才到。這一天的戰鬥以先遣艦隊對馬恩羅科帝國駐庫裏島海軍艦隊的突襲開始,這突襲完全不突然。

艦隊首戰不利,11艘賽琳娜組成的先遣艦隊誤入軍港外水雷區,在敵軍岸炮和出港敵軍軍艦的打擊下全軍覆沒,不過好歹是有條船用魚雷擊沉了一艘敵軍的中型裝甲巡洋艦,也算是有點戰果吧,這個戰果還是有兵器學曆史意義的――魚雷第一次投入實戰兵擊沉敵艦。這天並不是完全的失敗,傍晚陸軍登陸成功,在一塊完全沒有防禦的海灘上登陸,不成功就怪了。次日起,庫裏島敵軍開始依托港口周邊要塞嚴防死守。陸軍的地麵進攻很不順利,敵軍的步兵很強大很凶悍。

10月22日上午8時,敵軍援軍到了,出港的敵軍艦隊與援軍會和。中午12時,敵軍仍不走,這明擺著是想打一仗再走。當天下午14時,這場戰爭首戰中的決戰終於開始了。這是一場兩軍有史以來堪稱最大規模的海戰。

馬恩羅科帝國首戰決戰艦隊:2艘納魯型主力戰列艦,3艘雅娜爾型普通戰列艦,10艘大型巡洋艦,15艘中型巡洋艦。

聖羅曼帝國“首戰即決戰艦隊”:2艘敖德薩級大型戰列艦,20艘企鵝級袖珍戰列艦,150艘賽琳娜巡洋艦。

(聖羅曼帝國艦隻技術性能參數全部見附錄。馬恩羅科帝國相關艦隻數據和性能,後文將專開一章軍備思想對比、造艦技術研討章節)

兩軍對決,哪邊更有勝利的賣相呢?數量哥?質量哥?

即使是留了數十艘賽琳娜在登陸部隊和補給船隊那裏,防敵軍偷襲,我軍艦隊仍是絕對的數量壓倒優勢。

戰鬥的結果是:在絕對質量優勢敵人麵前,絕對數量壓倒優勢的帝國遠征艦隊付出了絕對巨大的損失,僅僅是少得可憐的勝利。

我帝國遠征艦隊擊沉敵艦七艘,一艘大型巡洋艦,六艘中型巡洋艦,大多數都是用魚雷擊沉的。巡洋艦艦隊擊沉敵軍四艘,另三艘為戰列艦艦隊擊沉。

己方的損失是,54艘巡洋艦被擊沉。算上此前被擊沉的11艘和另外損失的2艘,我方沉了67艘。我軍的戰艦有些像謝爾曼,一打就著,打火機一樣,更貼切的說法是,海上火把。隻要敵艦大口徑火炮擊中我艦,巨大的海上火把就會燃起,直至戰艦沉沒。(尼瑪,這是打仗還是送死!?)

與己方的損失相比,這戰果完全是象征著敵人的勝利。這可是絕對之絕對的虧本買賣。

隻是在分戰場的我軍巡洋艦隊取得了一個絕對沒虧本的戰果。馬恩羅科帝國的一艘雅娜爾型戰列艦突襲登陸部隊,在幾十艘賽琳娜巡洋艦的狼群衝擊下被迫放棄原屠殺計劃,狼太多了,再強的獅子也架不住啊!果斷逃命。

該艦轉舵時被巡洋艦發射的魚雷命中,連中兩雷,巡洋艦隊見敵艦中雷,紛紛補射,敵艦又中雷了……

僅僅是幾秒鍾功夫,這艘強大的戰列艦就終結了。它不是沉了,它炸了。猛烈爆炸!轟!這輝煌的爆炸距離它第二次中魚雷僅僅幾秒鍾。

這艘戰列艦以絕壁悲催的全艦爆炸模式宣告了我軍勝出。該艦僅擊沉我軍巡洋艦2艘。

整體看來,我國的海軍遠征艦隊,真的被打慘了,再來這麽三場,就,就完了。

可是,軍隊高層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次勝利――戰略上的巨大勝利。

“敵艦隊陷入我軍艦重圍,渾身解數拚死作戰才得以突圍而去”,“敵軍被迫放棄了庫裏島”。我軍有了前進基地了。

戰後,軍事曆史學家認為這一海戰可謂戰爭初期最大的勝利甚至是決定性意義的勝利:此戰使得馬恩羅科帝國軍事係統固化了質量製勝論。如果不是過分看中此戰的勝利經驗並癡迷所謂質量製勝論,這場戰爭期間的馬恩羅科帝國軍工係統本可以造出更多數量的軍艦。質量第一!質量第一?為了保證質量,軍艦產量可就得LOW了,投入前線艦隻數量那可就少多了。這對嗎?恐怕不對吧。如果當時馬恩羅科帝國的軍事係統放棄了嚴苛的武器質量要求,轉而追求更多的軍艦數量。這將意味著我軍艦隊的數量優勢會被削弱,我軍艦隊將不會有那樣多的“空閑軍艦”去幹“大大地壞事”。

雅娜爾型戰列艦中魚雷居然全艦爆炸,另有兩艘巡洋艦也是中魚雷慘烈自爆,一艘巡洋艦僅僅是被高爆彈擊中上層建築就劇烈爆炸而後二次爆炸沉沒,這些情況讓聯合帝國海軍覺得似乎發現了馬恩羅科帝國軍艦的軟肋,敵軍的那些看上去很強大的軍艦僅僅是看上去強大而已。

“魚雷是敵艦的必殺克星”這一想法直接促成了10個月後賽琳娜II型雷擊巡洋艦問世;而此後的一些列作戰中,我軍發現了比魚雷更有效的克敵神器――高爆彈,或者說榴彈。

榴彈:也叫開花彈/高爆彈,是炮彈中的“元老”,它“出生”最早,使用最久,子孫也最多。最早的高爆彈是由中國人在公元1000年左右製造的。釣魚城邊上的蒙哥大汗就很歡樂的嚐了一發。味道好極了。“汗為炮風所傷,翌日晨卒”給釣魚城的宋軍榴彈拋射炮兵們讚一個!這裏就看出來了,榴彈的特點是炸藥裝得比較多,彈殼較薄,主要是利用彈丸爆炸後產生的巨大衝擊波來毀壞目標的。

………

隨後的幾個月,隻能以等待為主了。雙方都在等援軍,等後勤物資等,等東西到得差不多了,艦隊決戰就會開始。我軍艦隊充分發揮了數量優勢展開破交戰。

B58年12月,大量的佐羅級快速炮艦加入艦隊,頻頻襲擾馬恩羅科帝國運輸船隊,多次全殲敵軍運輸船隊,從帝國本土到這一殖民地的補給運輸線一度中斷。

自B59年1月初起,雙方海軍展開了一係列的商船護航戰和製海權爭奪戰。我軍不計代價頻頻主動出擊,商船護航戰和艦隊海戰中經常取得勝利的馬恩羅科帝國海軍則越發的被動參戰。頻繁作戰大量消耗彈藥造成的彈藥不足,人員也極度疲憊,最終這裏的馬恩羅科帝國艦隊疲於奔命顧此失彼,放鬆甚至幾乎放棄了對部分海岸線的防守。

B59年2月底,大批聯合帝國軍在雅娜爾西部海岸登陸。“必須增援殖民地陸軍”,B59年3月起,大批馬恩羅科陸軍乘船來,海軍必須全程護航。軍艦數量不足有擔負陸軍護航任務的馬恩羅科帝國海軍開始疲於奔命。

B59年4月至10月,雙方開始在雅娜爾外海頻頻交手,互有勝負。陸軍則一路凱歌高奏,奪占多處要點。至9月底,駐防雅娜爾的敵軍艦隊即將陷入老窩被端的窘境。這段時間,我海軍發現並確認了馬恩羅科帝國海軍軍艦自爆的原因,利用敵這一弱點製定出相關戰術。

B59年10月上旬,敵軍大舉來援,大量的艦隊在雅娜爾殖民地集結,雙方決戰在即。

B59年10月16日,兩軍決戰前幾天,我軍艦隊被上級告知敵軍主力戰列艦的一處致命弱點。此前,我軍擔心戰列艦損失,一般都避免與敵軍主力戰列艦交戰。

B59年10月22日晨,兩軍之間真正的艦隊大決戰開始,雙方在雅娜爾外海激戰一天,都損失慘重。次日再戰,雙方都全力以赴,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艦隻。我軍的所有鐵肋木殼艦隻和鐵殼艦隻,能動的統統上場,包括新造的賽琳娜II雷擊巡洋艦,和還未定名的12艘試造大型重火力艦。

這次的艦隊決戰過後,雙方都宣稱自己獲得了勝利。

此後到年底,雙方海軍主力艦隊再無戰鬥。但我軍仍使用佐羅級快速炮艦頻繁襲擊敵軍補給船隊,配合賽琳娜II雷擊艦使用,多次全殲敵軍補給艦隊,甚至還全殲過有大量敵軍艦護航的援軍運輸船隊。

B60年6月27日至8月10日,雅娜爾地區馬恩羅科帝國陸軍部隊在海軍護航下開始分批次撤退。

………

原計劃的戰事到此就結束了,但凱撒大帝仍要繼續。

B60年8月16日,我軍地麵的部隊奇襲納魯地區,當日5萬人登陸,此次戰爭中造成陸軍絕大多數傷亡的納魯地區作戰開始。這一時期海軍損失也是很巨大的,主要是補給艦隊護航艦的損失。海軍大量投入了本國自造並定型的鐵肋木殼結構重火力艦充當護航艦和艦隊決戰用艦,該型艦最終被定名為風暴級護航戰列艦。

B60年10月26日,B61年10月10日,B61年11月11日,雙方海軍發生了三次主力艦隊級別的較量。

B世紀61年11月16日,馬恩羅科帝國提出停戰,放棄納魯換取和平。自此,戰爭結束。馬恩羅科帝國在撒西爾大陸的所有殖民地落入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之手。

如凱撒大帝所言:我來,我見,我勝。

最後,我們高喊:偉大的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萬歲!!英勇的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海軍萬歲!!

附錄:我軍參戰艦船數據

敖德薩級大型戰列艦:排水量10600噸,艦長132米,艦寬17.8米,平均吃水6.2米,最大吃水6.8米,設計馬力12200匹,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裏/10節,載煤量1800噸。主炮口徑:320mm/L40兩門,前後主炮各一門。副炮,10門150mm,57mm速射機關炮6門,兩側布局。該級艦原計劃製造16艘,因其設計不合理等問題,主炮火力配置偏弱等原因,總共隻開工製造5艘,建成的隻有兩艘,另外三艘艦體改作重巡洋艦。

企鵝級袖珍戰列艦:排水量4800噸,艦長102米,艦寬15.6米,平均吃水6米,最大吃水6.8米,設計馬力6200匹,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裏/10節,載煤量800噸。主炮口徑:320mm/L38,主炮簡體位置偏中致使艦橋嚴重靠後。副炮,8門120mm,57mm速射機關炮4門,艦體兩側布局,後甲板兩門120mm副炮兩側布局,當尾炮。該級艦共計劃製造36艘,計劃全部完成。

風暴級護航戰列艦:排水量3300噸,艦長98.6米,寬12米,吃水6米,馬力3600匹,航速15節,船員220人,載炮13門,203mm主炮3門前二後一,120mm副炮6門、57mm速射機關炮4門。該級艦共製造了45艘。

佐羅級快速炮艦:鐵肋木殼船身,排水量450噸,艦身長37米,寬7.5米,艙深4.4米,吃水3.5米;800匹馬力,航速約22.5節。裝備1門150毫米炮(單座前主炮),2具400mm魚雷發射管,57mm速射機關炮2門;乘員60人。該級艦共製造了480艘。(被遠洋運輸船拖行至戰區參戰,有21艘運輸過程中因纜繩脫開順海流飄走損失。)

賽琳娜級巡洋艦:鐵肋木殼船身,排水量1300噸,艦長86米,寬11米,艙深7.6米,吃水5.3米;1500匹馬力,航速16節。裝備2門150毫米炮(雙聯前主炮),4門120毫米炮(兩側布局),兩具400mm魚雷發射管;乘員160人。該級艦共製造了366艘。

賽琳娜II級:鐵肋木殼船身,排水量1300噸,艦長86米,寬11米,艙深7.6米,吃水5.3米;1500匹馬力,航速16節。裝備2門150毫米炮(雙聯前主炮),8具400mm魚雷發射管;乘員130人。該級艦共製造了144艘。

螃蟹級武裝運兵船:全鐵殼結構多功能運輸船,雙層甲板,大通間式艙內布局,艦長110米,寬18米,艙深7.7米,吃水5.6米;滿載排水量3800噸,可裝步兵1800人,3600匹馬力,航速15節,裝備2門57毫米機關炮。該級艦共製造了120艘。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