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殺

末世戰車

第十九章 掃蕩!

書名:大國殺 作者:末世戰車 字數:15559

掃蕩――南亞森斯坦大會戰/大戰南亞森斯坦

塔斯曼帝國野史真實揭露戰剩者們一再試圖掩蓋的史實,榮光照耀下亞森斯坦建國者們也曾有過無奈與悲催。曆史真實戰況奏響昔日亡國者的凱歌,古老的塔斯曼帝國,曾經強大無比的帝國軍隊,行將滅亡之際依然製造著輝煌的勝利。你可知道,帝國軍隊那勝利的號角聲回蕩在戰場上已有千年之久。亡國之際,這勝利的號角再次吹響,亡國者的勝利係列第三篇《掃蕩》。

B世紀96年,塔斯曼帝國亡國之年。塔斯曼帝國,出身野蠻種族的帝國本族人通過一次次戰鬥建立的龐大國家,曾經的世界第三強國,曾經是那樣的強大和輝煌。建立這一國的族人生性好戰且英勇善戰,即使在帝國滅亡時刻,他們也在積極地戰鬥,並且取得了多次重大勝利,足以彪炳史冊的輝煌勝利,隻是這些本該彪炳史冊的勝利被最後的勝利者盡可能的掩蓋了,普通人難見其蹤跡,隻有在那些記錄真實曆史的軍隊內部書籍中,這些亡國者的勝利依然近乎真實的存在著。

本文為塔斯曼帝國亡國戰爭和亞森斯坦建國戰爭中,雙方存留軍內機密材料編輯整理所得,可以100%確保曆史真實性,但這些絕對不是曆史學權威講述的曆史,也絕對不會是對外公開的曆史。(公開的曆史未必就是真實的曆史。同學們,你們要清楚,曆史教科書中的未必是真實曆史,更多的是宣傳和教育。)

南亞森斯坦會戰

戰役發起方:塔斯曼帝國軍

戰役各方:塔斯曼帝國軍東部戰線各重兵集團,亞森斯坦南部起義軍,亞森斯坦北部起義軍,聖羅曼聖蘇尼婭聯合帝國軍,聖瑪麗帝國軍。

戰役目的:消滅南部亞森地區叛軍(消滅亞森斯坦南部起義軍)

戰役時間:B96年7月29日至B96年8月5日。

主要戰鬥地點:

格裏恩拉爾地區,魯澤爾森林,羅琳山口等亞森斯坦南部地區。

。。。

以下為南亞森斯坦會戰具體戰役過程:

一,戰之因由

B96年7月22日,瓦漢姆-盧姆斯拉爾戰役以帝國軍奇跡般的全麵勝利結束。起義軍原計劃攻下瓦漢姆,南北起義軍連成連成一片。可結果卻事與願違,瓦漢姆城下,南部起義軍遭受了極為慘重的傷亡,參戰主力部隊在帝國軍的反擊和追殲下已是潰不成軍;北部起義軍也是損兵折將,後方縱深多處要點被帝國軍奪占,囤積在這些地區的我軍援助軍火和補給成了塔斯曼帝國軍的戰利品。短時間內,東部戰線的戰場主動權貌似是落入塔斯曼帝國軍手中。

瓦漢姆城下,絕大多數敗退的起義軍部隊都逃入了北部起義軍控製區,北部起義軍得到了急需的補充兵員,實際員額損失不大,但這些新補充的兵員很多都兩手空空,還有不少是傷員。北部起義軍重裝備戰損和丟失狀況很嚴重,各參戰部隊實際戰鬥力已大不如前,甚至部分部隊還產生了塔斯曼帝國軍恐懼症。已掌握戰爭主動權的塔斯曼帝國軍若抓住戰機連續作戰,對北方起義軍發起大規模打擊行動,北方軍可能會陷於崩潰。

B96年7月上旬,為了捍衛已有的勝利果實,確保吞下的塔斯曼帝國原領土順利消化,凱撒議長提議全力支援親我國的北亞森斯坦軍隊並對仍保持著強大軍力的塔斯曼帝國發起致命一擊。該項提議在議會獲得一致通過。未達成武裝幹涉目的,我軍(聖羅曼聯合帝國軍)計劃組織控製區內的四十三個由原帝國軍部隊改建的新編師,十六個我軍原西南邊境軍區野戰師,外加大批來自原帝國軍起義者的補充部隊,共計一百二十餘萬精銳部隊以誌願軍名義成建製加入北方起義軍戰鬥序列,這些計劃拉上去的部隊中不乏我軍老牌主力師。

B96年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第一批“誌願軍”進入亞森斯坦境內,立即被部署到了前線。第一批次誌願軍以並入我國國防軍的帝國軍外族部隊為主。這些部隊在編製,重武器配置和戰術協同訓練都已是我軍標準,連軍服也是我軍製式軍服的,隻是在到達戰區近一個月後才換了帽徽。

B96年7月23日,這些誌願軍部隊第一次出現在雙方火線上,士兵們穿著聖羅曼帝國軍的製服,拿著聯合帝國軍的衝鋒槍或者卡賓槍,隻是軍帽下不是聖羅曼人的臉龐而是曾被帝國軍踩在腳下的異族人。“偽聯合帝國軍”的到來令帝國軍頗感恐懼,這幾乎意味著聖羅曼聯合帝國陸軍的直接參戰。很明顯,親聖羅曼聯合帝國的亞森斯坦北方起義軍可能要比以前更強大了,這在政治上還意味著聯合帝國軍將會不計代價的援助北方起義軍。塔斯曼帝國軍沒有信心也缺乏實力對北方起義軍發起殲滅戰,塔斯曼帝國軍統帥部不想也不能賭博。內閣和帝國軍統帥部一致決定暫緩進攻亞森斯坦北部起義軍,先殲滅較弱的南亞森斯坦起義軍,以解救出被南北起義軍夾擊在亞森斯坦中央高原地區的30餘萬己方正規軍部隊。先捏個好打的軟柿子,此後針對北亞森斯坦起義軍的戰役行動視聯合帝國軍具體參戰情況而定。

為集中兵力,7月26日起,帝國軍精銳開始以最快速度撤出盧姆斯拉爾和馬卡拉爾等要點,帶走了繳獲的軍火和大量補給。這些部隊撤回原防區防範亞森斯坦北方起義軍部隊可能的進攻。後方緊急調來的新編部隊則向瓦漢姆周邊地區集中。7月28日,大部分繳獲重武器和補給運回塔斯曼帝國軍戰線己方一側後方;後方調來的攻擊部隊也基本就位。

7月29日,帝國軍攻擊部隊發起了南亞森斯坦戰役。

二,慘烈掃蕩

7月29日,帝國軍對南亞森斯坦起義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行動。

這次進攻,帝國軍調來了僅有的兩個新編強擊型步兵師(番號新一師,新二師),這是帝國為大反擊專門抽調其他部隊精幹人員和重裝備組建成的拳頭部隊。這些步兵師在原步兵師基礎上加強了一個師屬重炮團(36門100mm或100以上重炮),一個騎兵團。取消了旅級編製,師直接下轄四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重炮團,一個步兵補充團,原步兵旅所屬重火力下放給團,並加強了各團直屬重火力。團有一個重火力營,12門80mm步兵炮,12挺13mm重機槍。營級連級火力上重點增加了輕機槍自動卡賓槍的編製數量,並超常規數量下發手榴彈。該型師標準編製齊裝滿員員額數14000人,全師有重炮36門,步兵炮48門,重機槍48挺,輕機槍大約150到200挺,另外配置有大量自動卡賓槍和毛瑟戰鬥手槍等自動火力。該型師原計劃編練16個以上,帝國參謀部曾計劃以該型師為基礎組建新式集團軍,但最終因戰事不利,重武器匱乏等原因放棄,該型師最終完成編練並參戰的隻有這兩個,其餘訓練中的若幹團級部隊最終作為補充部隊使用,在戰爭中消耗殆盡。

(塔斯曼帝國軍精銳步兵師轄兩個旅四個團另其他後勤輔助部隊。旅轄有一重火器營,配備重機槍6挺,80毫米步兵炮12門;每團約1500人,下轄三個營,另編一個機槍連,配備13毫米重機槍4挺,輕機槍4挺;步兵營下轄三個連,每個營通常配備輕機槍6到9挺,每連2-3挺。全師官兵7500餘人。步兵單兵輕武器方麵一般,每人步槍1支,轉輪槍1支及大刀1把。重機槍口徑13毫米,輕機槍步槍口徑為6毫米,轉輪槍13毫米。全師僅有80mm步兵炮24門,無重炮。)

這種新編拳頭部隊第一次投入戰鬥就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該型部隊使用全新戰術實施突防作戰和攻堅作戰。首先以猛烈重炮炮火急襲預定突防地段,多次反複炮火急襲,大量殺傷這一地區守軍,把突防阻力降到最小,再從這一預定地點實施突防。通常以團為單位實施突防行動,步兵裝備有大量攻擊戰壕內敵人的裝備,如配置到連一級集中使用的自動卡賓槍,每個排都有配發有數以百計的手榴彈,使用方便的單兵簡易黑火藥爆破炸筒等等。突防作戰時,突擊部隊以各種戰鬥單位組成突擊陣型,互相掩護,使用手榴彈爆破炸筒等武器破壞敵軍阻滯鐵絲網地帶,突入敵軍戰壕工事群內,利用自動卡賓槍毛瑟戰鬥手槍手榴彈等近距離作戰武器肅清戰壕內敵軍。進行縱深攻擊時,該型部隊各步兵部隊和配屬直屬火力支援單位實施交替掩護躍進配以步炮協同。步兵炮轟掉火力點,自動卡賓槍手在前開路,後方重機槍提供火力支援,步槍手保護卡賓槍組機槍組,擲彈手不間斷投擲手榴彈彈幕掩護和殲滅戰壕內敵軍,步兵炮小組炮火支援伴隨跟進,並按照攻擊步兵部隊指示的目標實施火力打擊。

7月29日,對南亞森斯坦起義軍來說一個巨恐怖的日子,帝國軍投入的這種新部隊使用新戰術,對起義軍防線進行了相當有效的攻擊,軍事演習一般順利的突破了起義軍防線……

首先受到攻擊的是前沿防禦支撐點。這些支撐點通常以村落為依托,外側挖有環形戰壕,通常戰壕外都構築有鐵絲網阻滯帶。環形戰壕內側數十米構築有機槍火力點,部分堅固的村落周邊房屋還被改造為機槍火力點。駐防兵力通常為連級,但加強有重機槍火力,少數支撐點甚至還配備了步兵炮,可很好的阻滯敵軍攻勢。

7月29日晨,帝國軍投入了兩個新編強擊型步兵師展開攻擊。炮火急襲後僅過了十幾秒,早就潛伏在起義軍前沿支撐點陣地前的帝國軍步兵就衝到了起義軍麵前,幾百名受過良好訓練的精銳步兵,使用爆破筒和手榴彈炸開鐵絲網,躲避炮火的起義軍機槍手還沒有來得及就位,這些帝國軍就衝進了戰壕,隨即使用戰鬥手槍和卡賓槍對戰壕內的起義軍發起攻擊。帝國軍使用的這些槍械射速快槍身短小,很適合在近距離狹小空間內發揮威力。起義軍手裏隻有長長的步槍,射速慢,槍身長,出槍射擊速度和投射量都遠弱於突入戰壕的帝國軍。戰壕內的起義軍被壓製住了。戰壕後方機槍火力點找不到明顯的射擊目標,無法支援友軍;帝國軍則從側翼接近這些火力點,手榴彈塞進了射擊口。很快,這一前沿支撐點守軍被清剿一空。附近多個支撐點帝國軍如法炮製順利得手,當天上午就在起義軍防線上撕了個大口子。

接下來就可以直接進攻防線縱深核心要點了。這一地段的核心防禦要點以交通線上要塞化城鎮為主要模式。起義軍依托城鎮建築物構築了環線防禦體係。城鎮周邊挖壕溝和戰壕,用以阻滯敵軍騎兵的高速衝擊,城鎮周邊建築和重要交通線上建築被改造成了碉堡,核心堅固建築則實施了堡壘化改造。駐防兵力通常為營級規模,個別要點為兩到三個營。

帝國軍在對這些要點的攻擊中使用了步炮協同戰術。步兵炮幾乎緊跟突擊部隊,壓製敵軍機槍陣地和直瞄炮火;步兵突防部隊低姿突進,直到距離敵軍陣地幾十米投擲多輪手榴彈,然後再起身發起衝擊。前鋒尖刀部隊集中使用自動火力,開火瞬間就壓製了使用步槍的敵人,順利衝進陣地。隨後,守軍使用戰鬥手槍和手榴彈巷戰清剿守敵同時部分部隊協同炮兵沿主要街道突進。對於街角機槍火力點和難以接近的堡壘,跟進的步兵炮部隊實施直瞄射擊摧毀。幾乎所有要點都在兩小時內失守。

當天中午,這些突防部隊全麵突破了起義軍的防線並向縱深展開突進,全麵突破了起義軍的防線。

就在步兵部隊攻擊縱深防禦要點的同時,帝國軍騎兵部隊投入了戰鬥,向起義軍控製區腹地高速突擊展開掃蕩作戰,並向防線側後包抄迂回。在突入敵軍騎兵部隊打擊下,起義軍後方一片混亂。起義軍多個後方要點被帝國軍騎兵奪占,隨後跟進的帝國軍精銳步兵部隊接手駐防。

截至當天黃昏,實際戰線已經向起義軍一側移動了40公裏以上,甚至防線後方60公裏也有帝國軍騎兵活動。駐守前線防線的守軍實際上已處在戰線敵方一側,換句話說,前線防線守軍已經被帝國軍包圍。接下來的幾天,前線的帝國軍繼續前進,把這些戰線後方的起義軍交給後續部隊殲滅。後方帝國軍采取了種種智慧戰法予以殲滅。對於不了解帝國軍秉性,心存幻想的被圍起義軍,誘降,繳械後集體屠殺。那些有戰鬥力又了解帝國軍的起義軍,誘騙孩子們突圍,中途設伏野戰殲滅。對於決定就地堅守待援的孩子們,帝國軍也是采用了智慧的強攻,毒氣彈炮擊,夜間偷襲,冒充援軍混入敵軍陣地,等等暗黑手段,各個擊破。戰至8月3日中午,帝國軍後方的起義軍部隊已經被全部清剿一空。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防線支撐點和要塞化據點的守軍有10餘萬之多。這可能是那亞森斯坦起義軍全部的二線主力部隊了。一起被消滅的還有駐地的大量民眾,理由是他們支持起義軍,給起義軍提供大量兵員和補給。事實也的確如此,早就對塔斯曼帝國心懷不滿的亞森斯坦人民被通貨膨脹掠奪走了幾代人的財富,任何當地人都會站在自己民族的起義軍這邊。參戰帝國軍接到的命令就是徹底掃蕩起義軍控製區,消滅所有當地人,殺光,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在高高舉起屠刀的塔斯曼帝國軍麵前,當地人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自家子弟為主要兵員的南亞森斯坦起義軍了。這是一支由這一地區亞森族帝國軍起義後擴編而成的武裝力量,人數雖眾,但裝備就比北方軍差遠了。起義軍搜羅了所有可用軍火,並使用各種手段從國外走私來的裝備,用盡渾身解數之後,這支起義軍勉強能作到人人都有一支輕武器,而且嚴重缺乏機槍,不過一線精銳部隊都大量裝備了從聖瑪麗帝國買來的衝鋒槍。輕武器配置方麵,跟帝國軍精銳部隊想不也應該是絕對占優的。不過,重武器方麵,這支起義軍部隊就要弱於帝國軍精銳部隊了。這支起義軍的一線主力部隊老底子部隊是有一些火炮的,二線部隊有些從國際市場買來的小炮迫擊炮一類,至於作為補充部隊使用的三線部隊隻是輕武器人手一支,火炮沒有的了。

南雅森斯坦起義軍方麵,因一線主力部隊在瓦漢姆城下被擊潰,餘部大都退往北方,部署在防線上的大量部隊被敵圍困,兵力一度高達七十餘萬的南雅森斯坦起義軍竟然調不出援軍。麵對來勢洶洶的帝國軍,南亞森斯坦起義軍在前線沒有足夠的機動防禦部隊無法組織有效反擊,後方也沒有足夠的部隊阻擊突入敵軍繼續向縱深腹地進攻,被帝國軍吊打似乎成為一種必然。

起義軍最終的選擇也是看似唯一可行的選擇――收縮防禦,確保要點,向臨近北亞森斯坦友軍求援。這意味著完全指望別人來解救自己,這一選擇似乎一開始就注定了起義軍和這些老百姓的悲劇。其實起義軍還有別的路,不是投降,即使損失了全部部署在防線上的二線部隊起義軍也是可以自救的,靠自己打退敵軍的進攻。當時的南亞森斯坦起義軍還有兩個一線主力軍,第四軍,第五軍,兩個由精銳獨立師合編而成的準一線軍,第六軍,第七軍。這四個軍再算上能用的二線獨立師部隊,總的可用兵力不下20萬人,憑借這些部隊狙擊帝國軍攻入部隊同時再攻擊中央高原困乏的帝國軍殘部,完全可以打通一條溝通北方起義軍的交通線,或者策應北方軍主力南下,或者南方軍北上逃亡,這都不難作到。即使是缺乏主動攻擊的勇氣,使用這20萬可作戰部隊機動作戰吃掉帝國軍先鋒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這支悲催的起義軍選擇了下策中的下策,龜縮起來被動挨打,坐等敵軍上門殲滅自己。他們的覆滅似乎是一種必然,但誰也未曾想到,這一必然事件到來的卻比任何一方預計的都要快。

三,意外的結局

B96年8月2日,南雅森斯坦戰役第五天,聖瑪麗帝國撕毀了與塔斯曼帝國達成的和平協議,帝國裝甲部隊從水晶河穀出擊進入塔斯曼帝國境內,確切的說是進入了起義軍控製區。這時的聖瑪麗帝國是來搶地盤的,還打著一個好聽的旗號――幫助友好鄰國平叛。

聖瑪麗帝國認為,那時的南雅森斯坦起義軍是個軟柿子,起義軍的二線,三線部隊在帝國正規軍麵前那是絕對的不堪一擊。實際戰況也果然如此,麵對著聖瑪麗帝國鋼鐵洪流般的裝甲部隊,不但起義軍的二三線部隊潰散了,就連精銳的一線軍也選擇了投降。8月3日下午,聖瑪麗帝國軍進攻至起義軍重兵把守的羅琳山口,次日,該處守軍南亞森斯坦第四軍選擇了投降。隨後8月5日,在魯澤爾森林駐防的第七軍和若幹二三線部隊主動向聖瑪麗帝國軍投降,像歡迎援軍一樣迎接聖瑪麗帝國軍受降人員。在這些投降部隊眼裏,聖瑪麗帝國軍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投降,那在塔斯曼帝國軍的進攻下,隻能是全軍覆沒。

然而聖瑪麗帝國軍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救世主,這些投降部隊中大部分都被當作炮灰,在隨後的戰爭中消耗掉了。隨後的幾個年裏,當地老百姓則被驅趕到北部地區,不走就就地正法。隨著聖瑪麗帝國移民的進入,南亞森斯坦成了一塊幹淨的哈利路亞教區域。這是聯合帝國默許的,這是對聖瑪麗帝國軍全力參戰的報答。

在聖瑪麗帝國和塔斯曼帝國的兩麵夾擊下南雅森斯坦起義軍崩潰了,但聖瑪麗帝國占領了塔斯曼帝國大片領土。不知這對塔斯曼帝國來說是好是壞。接下來的事對塔斯曼帝國來說,更是悲喜交加。

8月4日,戰役第七天,部署在聯合帝國軍參戰了。聯合帝國軍開始試探性的進攻中央高原受困的帝國軍。這裏駐防的塔斯曼帝國軍早已是疲憊不堪缺糧少彈,隻有且戰且退。隨後的幾天裏,我軍一直在不緊不慢的尾隨撤退中的塔斯曼帝國軍,占領帝國軍原控製區,北亞森斯坦起義軍則在我軍後方跟進不,負責掩護側後和鞏固占領區。8月11日,中央高原全部落入我軍手中。而作為“配合”我軍的回報,受困於此的30餘萬塔斯曼帝國軍幾乎完好無損的通過南亞森斯坦撤到了安全區域。他們還帶走了大批帝國本族平民,連同南雅森斯坦帝國軍重新控製的本族人聚居區內的平民,總共使得帝國軍新增了12萬本族人新兵。

也是在8月4日,塔斯曼帝國軍開始全力進攻8月3日上午就已陷入帝國軍包圍的格裏恩拉爾,這是南亞森斯坦起義軍的首都,起義軍第五軍和第六軍駐守在這裏。

“拂曉6時發起突擊。”“吹帝國騎兵衝鋒號。”

“命令重炮團開炮,打光所有重炮彈藥。”

“衝啊,帝國的勇士們,勝利之神護佑著我們。”

“所有步兵炮組緊跟衝擊步兵,近距離直瞄打敵軍碉堡,要敢於100米內開火,狠狠的打。”

“弟兄們,上刺刀,為了帝國的榮譽!衝啊!衝上去殺光他們。”

“叛軍的老窩就在眼前,那裏有滿屋的金銀,打敗他們,那裏的金銀財寶都是我們的。進攻!”

“弟兄們,這些叛軍快撐不住了,衝上去,殺光他們!”

“集中機槍火力,狠狠的打,叫炮兵向城南門大道開火,敵人想從那裏突圍。”

“搜搜那些屍體,看看有沒有銀元。”“上方有令,全城雞犬不留。”

(我軍測算,在盧姆斯拉爾和瑪卡拉爾這兩個地區至少存有步槍136200支,槍彈7000萬-8400萬發;衝鋒槍14300支,槍彈4200萬發-7000萬發,輕機槍1600挺,子彈1580萬發。僅僅是這些輕武器就可以武裝16萬人的大軍了,還有16門150mm重型榴彈炮,54門105mm戰備庫存舊式榴彈炮,100多門各種口徑迫擊炮,多達12萬發的各類炮彈。這些武器幾乎全部落入了塔斯曼帝國軍手中。除了大量武裝新編部隊外,在對南亞森斯坦起義軍的殲滅戰中,帝國軍也大量使用了這些武器。據突圍出來的亞森斯坦軍幸存者稱,那時的帝國軍好像並不存在缺少重炮和重炮彈藥的情況,帝國軍還裝備了大量的自動武器。起義軍原以為可以憑借從聖瑪麗帝國購得的大量衝鋒槍在巷戰中形成火力優勢,但卻被同樣裝備了大量繳獲自我軍衝鋒槍的帝國軍打的落花流水,毫無招架之力。)

B96年8月5日下午18點,塔斯曼帝國軍攻陷格裏恩拉爾。守衛這裏的起義軍幾乎全軍覆沒。此前,南亞森斯坦起義軍其他主力部隊已向聖瑪麗帝國軍投降,這意味這整個南雅森斯坦起義軍部隊已經被殲滅。

…………

四,南雅森斯坦戰役的結果和意義:

起義軍一方徹底戰敗,亞森南部起義軍被殲滅,救援的北部起義軍也損失很大。此戰役為塔斯曼帝國軍通過瓦漢姆-盧姆斯拉爾會戰奪得戰場主動權後發起的第一次戰役,堪稱平叛戰爭的關鍵性戰役。這一戰役戰果輝煌,基本殲滅了亞森南部起義軍,總兵力一度多達70萬的亞森斯坦南部起義軍幾乎全軍覆滅,這一地區陷於南北夾擊的塔斯曼帝國30萬正規軍擺脫被圍困狀態,帝國軍重新控製的本族人聚居區還使得帝國軍新增了12萬本族人新兵。此次戰役本應成為整個平叛戰爭的轉折點,但卻因外部幹涉等諸多因素,帝國軍再次失去了戰場主動權。戰後,聖羅曼聯合帝國加大對起義軍的援助力度。塔斯曼帝國軍在此次戰役中損失較大,後續兵力已經嚴重不足,重裝備也嚴重不足。戰役後期,宿敵聖瑪麗帝國軍趁火打劫奪占戰略要地羅琳山口等地和大片南亞森斯坦其他地區,使得帝國軍未能獲得應有的勝利。

五,後記:

在8月4日、8月5日的兩天裏,南亞森斯坦會戰中最慘烈的殲滅戰和屠城行動上演了。駐守在格裏恩拉爾的那亞森斯坦起義軍主力部隊除少量突圍外,其餘被悉數殲滅。隨後的屠城又進行了兩天。8月8日帝國軍開始撤退,他們不僅撤出了已經是一座死屍城的格裏恩拉爾,還撤出了整個南亞森斯坦。

南雅森斯坦地區土地貧瘠,這裏的農業產出很難養活一支脫產的大部隊,不過這裏的煤鐵等礦產卻很豐富,還有一座銀礦。這裏的起義軍全部依賴礦產從控製水晶河穀的聖瑪麗帝國獲得糧食,也是從聖瑪麗帝國獲得軍火。屠殺過後,這裏幾乎成了無人區,連一隻小部隊都養活不了了。即使沒有敵國軍隊的威脅,塔斯曼帝國軍也無法守衛這裏,隻有撤離。同樣的原因,塔斯曼帝國軍也撤離了被屠殺成無人區的中央高原。

隨後,在聖瑪麗帝國軍和聯合帝國軍的步步緊逼壓迫之下,8月中旬殘存的塔斯曼帝國軍集結到了亞森斯坦西部邊境地區,在這一地區建立了鞏固的防禦,號稱“東方壁壘”。塔斯曼帝國軍一直想進行的收縮防禦居然在聯合帝國軍和聖瑪麗帝國軍的幫助下完成了。這時,聖瑪麗帝國軍和我聯合帝國軍都遭遇了麻煩。因為前線部隊後方為塔斯曼帝國屠殺製造的大片無人區,無法為大部隊提供後勤供給,短時間內無法阻止有效進攻。兩支軍隊都選擇了撤退,把前線戰鬥交給可以方便解決後勤供給的各路遊牧人起義軍。(部分史學家認為,聯合帝國軍與聖瑪麗帝國軍遭遇慘重損失是其停止對塔斯曼帝國軍進攻的真正原因。)

對塔斯曼帝國來說這似乎是個難得的機會,依照帝國總參謀部原定的樂觀主義計劃,帝國將在9月展開反擊,重新奪回戰爭主動權。但塔斯曼帝國最終卻放棄了,大片的無人區同樣也是帝國軍進攻的障礙,就是奪下來也沒有意義。於是,戰場上出現了赤地千裏無人奪的喜感景象。隨著起義軍中唯一的正規軍,亞森斯坦共和國軍隊退出戰鬥,9月,10月,11月的戰場實況更像是一場娃娃軍的遊戲。戰線上進行著一場毫無意義的消耗戰。

帝國軍普遍都缺少重火力缺少自動武器,甚至缺乏輕武器彈藥,火力和戰法都隻能逐步向遊擊隊模式靠攏,再也無法阻止起軍級以上的進攻性戰役行動;而戰線另一邊的起義軍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有充足的彈藥供給,超級大國的自動火力和重火力配置,卻怎麽也打不出像樣的戰役。雙方不斷以師一下部隊互相攻殺,營級團級部隊的交火每天都在上演。前線的戰鬥依然激烈,傷亡也絕對不小。交戰中,戰術水平低劣的起義軍依仗火力優勢總是能給帝國軍造成不少於己方的人員傷亡,很多帝國軍精銳部隊官兵都在這種低水平戰鬥中被逐步的消耗掉了。帝國軍後方的補充人員越來越少了,我聯合帝國軍和聖瑪麗帝國軍援助的軍火也被大量損耗,但都達成了最終目的。

可以說亡國戰爭後期的東線戰場,戰爭以毫無意義的低水平狀態運行。手握重兵的帝國軍將領都感到極度壓抑,他們默默的積攢著武器和彈藥……

B96年12月,帝國內部集聚的種種矛盾到了臨界點,一場帝國軍的內戰爆發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