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殺

末世戰車

《壕》主要參戰各方編製及武器裝備設定(未完)

書名:大國殺 作者:末世戰車 字數:9059

波旁帝國/巴黎第一共和國

(一)波旁帝國陸軍

依據C世紀05年版的《波旁帝國軍陸軍常備軍編製條例》規定,波旁帝國陸軍以軍團為獨立的戰役集群,軍隊基本戰略單位是軍級編製。軍團依據任務及駐防地域由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師級編製構成。

軍團屬陸軍軍下轄兩個步兵師、騎兵、炮兵各一團,工程兵、輜重兵各一營。

其中步兵師每師下轄三個步兵團,兩個3連18門製75毫米速射野戰炮營,另其他支援輔助部隊。

步兵團,每團轄3個步兵營,1個機槍連(8挺12.7毫米馬克辛自動原理水冷式重機槍),1個無後坐力炮連(8門60毫米肩扛式火箭炮,類似於單發火箭彈發射器,但初速明顯強於“反坦克乒乓球”火箭筒);每營轄4個步兵連,連轄有三個步兵排。每排有三個步兵班,另有一個無後坐力炮班(60毫米無坐力炮一門),一個裝備兩挺7.62mm輕機槍的機槍班,作為排編製內火力支援武器,可謂有槍有炮、火力超強。步兵班自動火力上也是超豪華配置,雖無輕機槍,但至少有四支11.43mm湯姆森衝鋒槍,四支11.43毫米自動卡賓槍,其餘是7.62mm步槍。由於連排級火力夠強,也為方便快速行動,營以下編製無重機槍火力。全團官兵約2700人。

騎兵團,分為甲乙兩種,甲種團由6個騎兵連組成,乙種團由4個騎兵連組成,視駐地的情形而定。甲種團,全團共有戰鬥兵672名,另有勤雜兵447名,備補兵81名,戰馬792匹。乙種團占絕大多數,每團戰鬥兵448人,戰馬528匹。各團均為純野戰衝擊型騎兵團,沒有重武器,騎兵裝備有11.43mm卡賓槍和衝鋒槍,可執行偵查護送任務或對敵陣地的突擊任務,但無獨立攻堅能力。

軍屬炮兵團炮兵團下轄兩個18門製野戰加農炮營,一個18門製榴彈炮營。均為120毫米口徑火炮,全團共計有炮54門。

滿編狀態下,每軍官兵大約有三萬餘人,戰時算上配屬的輔助部隊能到四萬餘人。

每個主力軍團或擔任戰備值班任務的非主力軍團通常有3個陸軍師構成。內地的非戰備值班軍團隻有兩個陸軍師。波旁帝國陸軍有兩個主力軍團,番號分別是第一軍團,第六軍團。整個陸軍常備軍編製內共有8個軍團。

標準型炮兵師,下轄兩個炮兵旅,一個輜重旅。每師4個炮兵團,團轄3營6個6門製炮兵連,每團共編壓製火炮36門,全師火炮144門。通常為155毫米速射榴彈炮。按照標準編製每個軍團有一個炮兵師,為節約經費,通常隻有主力軍團編有炮兵師,其餘軍團的炮兵師戰時再抽調配屬。全軍炮兵師共計5個。兩個屬於獨立師,戰時配屬某軍團。

獨立陸軍師,團以上編製同軍團屬陸軍師。團以下,炮團少了一個炮營,步兵團沒有機槍連。

獨立重型榴彈炮旅,又被稱作攻城榴彈炮旅(副師級級別),一炮兵團,一輜重旅,裝備36門305毫米重型攻城榴彈炮。這種口徑火炮購自國外,價格不菲,數量較少,這種旅全國隻有兩個,戰時配屬重點部隊。

獨立混成旅(副師級級別),波旁帝國陸軍一種特殊的靈活編製。貴族私家軍多為這種部隊建製,編製也有很大不同。混成旅的編成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說,混成旅下轄有步兵2至3個團,騎兵1個連至1個營,炮兵一到兩個營,工兵、輜重兵1個連。混成旅通常編有一到兩個3連12門製野炮營(75mm)。編製小一些的有六千多官兵,多的則超過萬人,從兵種組成上可以看出,混成旅具備戰鬥、戰鬥支持和戰鬥勤務支持全方麵功能,可以獨立承擔作戰任務。

獨立坦克旅,這是波旁帝國陸軍專業的坦克戰部隊和衝突破口的坦克部隊,裝備本國仿造的當時世紀先進水平的輕型坦克。旅轄一個坦克團,一個步兵團,一個維修大隊,一個工兵大隊,一個輜重大隊。坦克團轄兩個坦克營,每營坦克58輛,有一個7輛坦克的營部排,三個連,每連17輛坦克(5車一排,15車一連,外加連長副連長指揮坦克2輛),全團共裝備坦克116輛。仿德國編製啊,按理說,當時該國的裝甲戰理論水平應該不比蘇聯和德國落後。

獨立裝甲旅,裝甲團兩個,輕便炮兵營一個(75野炮18門),每個團三個裝甲大隊,6個裝甲中隊。每個裝甲中隊有5輛重型坦克、6名軍官和170名士兵。外加維修輜重團一個。全旅坦克30輛。這時候居然就知道機械化部隊多兵種協同了。

獨立裝甲步兵旅,裝機步兵團兩個,維修輜重營一個。每團,裝甲步兵營兩個,每營裝甲車42輛,戰鬥步兵400人;裝備重型坦克的裝甲大隊一個,下轄兩個裝甲中隊。

作為貴族私家軍的地方軍和正規皇家軍隊都編有部分裝甲部隊。

上麵各種部隊的編製顯示波旁帝國陸軍的基本戰術單位的兵種合成是到位的,甚至在某些部隊兵種合成戰術認知上接近了二戰蘇軍的水準。尤其是炮兵師和重炮旅這種編製,說明該國對大炮兵主義這一理念的理解和在野戰中的炮兵應用方麵還是十分到位的。從上麵的步兵團級別以下基層編製也可以看出波旁帝國陸軍對炮兵極為重視,編製內火炮配置到了步兵排一級,獨立師屬步兵團不要重機槍也得要火炮。

營以下火力居然沒有重機槍,在世界個大強國中隻此一家如此,似乎有些波旁特色。為啥捏?是不是李中堂的那句“太貴了”?絕對不是。不過,重機槍確實比無坐力炮貴,就連輕機槍可能也要比60mm無坐力炮貴些。機槍機槍噠噠噠打,子彈消耗那是嘩嘩的,花錢肯定也多。但絕不是買不起或花錢多的原因。(親,不是我誑你,機槍真的比小口徑無坐力炮貴,那火炮就是個無縫鋼管加瞄具和炮閂,可機槍的結構就複雜了,工時數和成品率也比小炮多,所用鋼材也比小炮好。另外,小型軍火主要是工時數成本,那點鋼材真心不值錢。)

在帝國陸軍和陸軍總裝備處眼裏,炮實在是要比槍好的多,能轟掉碉堡火力點的便攜式步兵無坐力炮絕對要強於隻能壓製敵方步兵的重機槍。另外,步兵班大量裝備了簡化版湯姆森衝鋒槍和大口徑卡賓槍,每班四支衝鋒槍,四支半自動卡賓槍,實在是不缺自動火力。這仿M1921式“芝加哥打字機”被中國人俗稱“衝鋒機關槍”、“手提機槍”,連排級部隊似乎真的用不著班用輕機槍,團裏的重機槍甚至都顯得多餘。因認為重機槍這一武器純屬雞肋,部分野戰部隊甚至在內部取消了步兵團屬重機槍連建製。後來,因為重機槍過於笨重行軍不便、價格昂貴、結構複雜不宜維護、在聯邦軍眼裏性價比遠不如火炮等諸多原因致使多數部隊都不願裝備重機槍。C世紀12年,在聯邦軍總司令部裝備司和編製司一致同意下,取消了團屬重機槍連的建製。此舉順應基層官兵心願又降低了裝備采購支出,全軍上下都很滿意。

機關槍總是在國內軍盲導演拍的戰爭片中充當重要角色,“老兵怕機槍,新兵怕大炮。”這一所謂軍隊格言也給人留下了印象深刻,但這裏,我告訴大家火炮才是真正統治戰場的武器。形象一點說,大規模戰爭(不是幾個散兵遊勇的混戰也不是特種作戰)就是拚大炮拚重武器的戰爭。美國學者梅爾在《一戰秘史》一書中說:“大炮殺死的人比輕武器和空襲殺死的人要多,確切的說,被大炮殺的人數目比其他任何武器殺死的人的總和數目都要多,這種情況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在大戰的後期,大炮的優勢被充分發揮,機關槍失去作用。沒有大炮,步兵既不能在進攻中取勝,也無法在防守中不敗。”於是就形成了“炮兵征服,步兵占領”的新作戰模式。大炮成為戰場上勝利女神的代言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金家半島的50年代高麗棒子戰爭。

波旁帝國陸軍在炮兵裝備上與當時多數先進國家相比,基本旗鼓相當。但在實戰炮兵戰術和在基層火炮武器編製上要先進。步兵團級支援火力使用當時流行的輕便步兵炮,炮兵隨時可以出現在需要的地方。營級連級也有炮兵火力,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火炮配置到了排一級,並製訂了與之對應的攻堅突擊炮火摧毀和陣地防禦炮火支援戰術,著實領先其他大國二十年以上。

具體武器裝備上,自產仿德式克虜伯75毫米炮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各部隊的野炮均為克虜伯75毫米炮係列(克虜伯原裝野炮,自產仿造克式野炮),山炮則為克虜伯14倍75毫米後裝管退炮係列(仿造原裝都有)。而且還有一點很值得稱讚,當時各部隊火炮的裝備數量,每師54門山野炮滿編。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火炮全部都是液壓彈簧管退位速射炮(簡稱退管炮,現代火炮幾乎都是這一模式),大量裝備了這種火炮使得帝國陸軍的野戰炮火打擊能力更加強大。這是絕大多數其他國家陸軍的多數陸軍炮兵部隊所望塵莫及的。

整個陸軍隻有72門克虜伯305毫米攻城榴彈炮,雖然不多,但編為兩個旅集中使用,殺傷力確實驚人,完全可以實現對堅固要塞的毀滅性炮擊。直到今天,任何國家的軍隊都很難抗住這樣的火力。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帝國軍建設了多支團以上建製的坦克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部隊。她的坦克可以算是集中使用的,還有編製內專業負責跟坦克協同作戰的步兵。

獨立坦克旅全部裝備仿製的德國LKⅡ坦克。

LKⅡ坦克的戰鬥全重為8.5噸,乘員3人,裝1門57毫米火炮或2挺7.62毫米機槍,動力裝置為“戴姆勒一奔馳”型5缸汽油機,最大功率為60馬力(44.1千瓦)。坦克的最大速度為16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65千米。車體為鋼板鉚接結構,最大裝甲厚度為14毫米。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仿製的坦克上還裝上了無線電台,成為世界上最早裝上無線電台的坦克之一。

波旁帝國軍裝甲旅和裝甲步兵旅的坦克全部是仿造普魯士A7V坦克,並加以改進的產物。每個旅隻裝備一種基本型號坦克,其餘坦克由此型號改進,便於維護和後勤供應。

A7V坦克基本型武器係統,可以用“一炮六槍”來加以概括。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門57毫米低速火炮,身管長為26.3倍口徑,1504毫米;火炮全重為193千克。炮彈的彈藥基數為180發(後增加到300發!),堪稱是又一項“世界之最”。火炮的高低射界為±20度,方向射界為左右各40度。發射減裝藥彈時的初速為395米/秒,射程為4000米;發射全裝藥彈時的初速為487米/秒,最大射程為6400米。

輔助武器為6挺“馬克沁”7.92毫米重機槍,車體兩側各2挺,車體後部2挺,彈藥基數為18000發,由12名乘員來操縱這6挺機槍。不妨說,機槍在當時起到主要武器的作用。由於有“一炮六槍”,其綜合火力性能要優於英國的Ⅰ型和Ⅳ型坦克。A7V坦克的整個車體為鉚接結構,但是,它隻采用普通鋼板,不是裝甲鋼板,其抗彈性一般。前甲板的厚度為30毫米,側甲板的厚度為15毫米,底裝甲為6毫米。作為對比,英國的Ⅰ型坦克的裝甲厚度隻有6~12毫米,也是普通鋼板。看來A7V的防護性能要優於Ⅰ型坦克。A7V坦克的火力較強,防護性能也不錯。在戰鬥中,發生過英國的Ⅳ型坦克以3發炮彈命中一輛A7V坦克的事件,但那輛A7V坦克仍能繼續戰鬥。

波旁帝國主要裝備的是這種坦克的改進型,“三炮頂槍”,三門57毫米火炮,頂部旋轉機槍塔。這一產品顯露出波旁帝國陸軍對炮兵火力的重視,炮確實比機槍更有威力。

在這種武器的具體使用上,帝國陸軍仿照普魯士人把A7V坦克編成若幹個坦克小隊,每個坦克小隊有5輛坦克、6名軍官和170名士兵,5輛坦克加一個連的步兵,步兵坦克協同作戰。這點值得稱讚。不過步兵比例有些高。

輕武器方麵,波旁帝國軍的軍事理念似乎更為超前,甚至有些當代軍隊特種部隊流行的突擊隊混編武器配置理念。

當時各國要求全軍盡量執行同一個口徑標準或者基層部隊輕武器全部裝備某一槍族,這主要是基於現代軍事後勤係統工程科學,簡化後勤供應,提高保障可靠係數。該模式也確實給後勤供應和彈藥生產商提供了方便,隻需要大量供應同一種口徑種類的子彈,已經極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效率。但人家富庶的波旁帝國卻是不差錢的主,步兵班的火力配置頗有現代特種部隊的範,並實實在在的使用著現代散兵突擊戰術,也正是這個原因才放棄了重重的班用機槍。步兵班,12人,標準火力配置:四支衝鋒槍,四支卡賓槍,四支單發步槍,另外每個士兵裝備一支11.43mm單兵自衛手槍。隻裝備輕機槍和步槍的步兵班在中距近距跟這種部隊交火,絕對是一種災難。而在近距離遭遇戰和伏擊戰中,這種火力配置的一個班足以壓製一個隻有步槍和機槍的步兵排。

具體武器:

重機槍,12.7毫米大口徑馬克沁原理水冷式,使用12.7mm大威力槍彈。

單兵步槍,7.62毫米,外形和原理類似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及其改進型。

卡賓槍,類似於美製M-1卡賓槍,國內部隊俗稱“大八粒“,可半自動射擊,後期型號可連發,使用中間威力型槍彈,有效射程450米。

輕機槍,麥德森麥德森,全世界賣的最好的輕機槍,從1907年開始賣,現在還能買的到。本槍各種口徑齊全,這種是7.62mm的。

衝鋒槍,仿11.43mm湯普森衝鋒槍,發射11.43mm大威力型手槍彈。40發或100發彈鼓供彈,近距離交戰威力巨大。有效射程,200m,槍口動能569J,警察叔叔肯定會來沒收。

手槍,口徑11.43mm,類似於勃朗寧大威力的減重版,彈夾供彈,7發容量,使用柯爾特大威力手槍彈,一槍放倒,不像64玩具槍那樣不利索,阿裏巴巴中彈三發不倒,衝上來砍翻漢人警察。

手榴彈自然是仿造M18式長柄手榴彈,也就是久負盛譽的M-24了。(手雷,扔不遠仍不準、價格超級貴,所以沒有裝備。)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