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殺

末世戰車

《朽木豐碑》雙方裝備編製設定

書名:大國殺 作者:末世戰車 字數:8416

軍事科普:軍艦智造――戰時軍艦大批量生產模式簡介

軍艦,又稱海軍艦艇,是在海上執行戰鬥任務的船舶。

巡洋艦(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麵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麵艦艇,曆史上巡洋艦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幫助。

各型艦艇、坦克、火炮、飛機是海陸空三軍的大型主戰武器裝備,由於它們各自的價格、特點和戰爭使用情況不同,後三者往往都是大批量生產,出口和裝備部隊;這些貨物的批次生產數量至少成百上千(蘇製T-10重型坦克,獵豹坦克殲擊車),多的數量或超過萬(ME-109戰鬥機,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甚至幾萬(例如謝爾曼坦克和T-34坦克)。與這些一開生產線就一月下線幾百輛的小型玩具相比,海軍艦艇尤其是大中型艦艇建造數量達到數十艘,這就已經是很大的批量製造了,尤其是噸位較大的艦艇更是如此。

這本書裏,架空的曆史上,賽琳娜級巡洋艦,這樣的一種軍艦,造了366艘,改進型造了144艘。這樣的排水量2000噸的中型艦艇(當時是大型)短短幾年內被建造了510艘,期間還生產了大量其他艦艇,你信嗎?還有,“戰爭最後階段,一個月就造一艘巡洋艦”這不明擺著忽悠嘛??!!

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這一點都不忽悠,這完全是合乎當時現實的架空。因為當時的工業國家確實有那個實力,確實可以短時間內造出這些軍艦。

本章將告訴你在那個時代怎樣以極為低廉的單品價格大批量迅速且合格的製造出各類大型武器裝備。

先看看工業革命結束後主要國家的造船能力,不必太發達太強的國家,那時的小強美國的數據就可以,別的我也找不到。

“19世紀上半期,美國的造船開始從帆船向蒸汽船過渡,從木殼船向鐵殼船過渡,從明輪船向螺旋槳船過渡。1807年建造的“克勒蒙特“號內河船是第一艘具有商業價值的蒸汽機船;1814年建造的“德馬洛格斯“號是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機戰艦之一;1834~1838年建造了第一批蒸汽機鐵殼船;1842年建造的“密執安“號是美國第一艘鐵殼軍艦;1843年建造的“水巫“號戰艦是美國第一艘采用螺旋槳的船。從技術上來說,1880年以前,造船在美國主要還是依靠工匠的經驗,而科學的造船技術是在19世紀後期和鋼殼船同時出現的。

在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北方的造船廠曾為北方海軍的建設起過重要的作用。1862年初,美國第一艘裝甲艦“監視“號在布魯克林角下水。這艘世界上最早的、經過精心設計的巡洋艦,在對南軍海戰中大顯威風。在10年的內戰中,美國船廠的造船產量達到高峰,1855年的產量已達2024艘、約590000噸,是內戰前的4倍,船舶的平均噸位已達290噸。從此,美國躋入世界主要造船國的行列。”

“1855年的產量已達2024艘、約590000噸,是內戰前的4倍,船舶的平均噸位已達290噸”

明顯,那時還不是最強的大美利堅當時造出這些軍艦來都是小case。況造海軍起家的中央大陸強國?這個產量沒問題的。

接下來就是便宜且迅速的製造。想談一下一項技術,是跟飛機相關的技術。(不是造船而是造飛機的技術,貌似有些離譜。)

“戰爭史上有這樣一種飛機,DH-98戰鬥轟炸機,就是著名的蚊式戰鬥機,它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蚊式轟炸機的主要結構均為木質,因此身輕如燕,不僅性能優良、速度快,而且價格低廉、節省原料,迅速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蚊式轟炸機在二戰中因生存率高、性能優良,被大量生產、改裝,成為多功能飛機。在整個戰爭期間,蚊式轟炸機創造了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記錄。“蚊“式飛機是英國人的驕傲,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代名機。

傑弗裏・德・哈維蘭是另一位覺得用傳統思路設計P.13/36隻會造出平庸轟炸機的設計師,轟炸機同樣需要光滑的氣動外形和最小的蒙皮麵積來實現高速。於是德・哈維蘭公司也開始了快速轟炸機的研究,並從“信天翁“的設計入手以節約時間。1938年4月德哈維蘭公司對安裝兩台羅爾斯-羅伊斯在研“灰背隼“V形12缸液冷發動機的構型進行了性能估算,隨後把布裏斯托“大力神“和納皮爾“佩刀“發動機列入備選。7月7日傑弗裏・德・哈維蘭致信空軍議會中負責研發工作的威爾弗雷德・弗裏曼中將,討論了該機的技術規格並提出一旦開戰,鋁和鋼鐵等物資肯定會短缺,唯一不受限製的隻有木材,盡管木材的抗扭轉性能不好,但強度重量比能做到與杜拉鋁和鋼材一樣,他認為設計一種非戰略物資製造的轟炸機是完全可行的。威爾弗裏德・弗裏曼爵士可以說是德哈維蘭公司在空軍部的盟友,一戰期間他就與傑佛裏・德哈維蘭建立了友誼,當時是空軍會議成員,為政府提供航空事務方麵的建議。弗裏曼中將是一個富有遠見的人,理解並欣賞快速轟炸機概念,更重要的是他願意並有能力向頑固的傳統思維發起挑戰。

“蚊式“的橢圓形截麵機身與“信天翁“一樣是硬殼結構,內部除隔框外沒有任何其他加強結構,如全金屬半硬殼機身的縱梁和桁條等。“蚊式“的機身采用高強度層壓膠合板製造,板材厚約11毫米,內外層是約2毫米厚的加拿大樺木,中間是厄瓜多爾輕木夾芯(也稱巴沙爾木)。機身被分成左右兩半單獨製造,先把加強木板和木條嵌入紅木或混凝土陽模上的正確位置,再塗上酪素膠貼上裁剪好的層壓膠合板,最後用皮帶固定等待膠水固化後機身硬殼就可以整體從模具上取出了,然後再粘上機身隔框。“蚊式“的機身從頭向尾逐漸收細,內部被雲杉木夾芯膠合板隔框分為7個隔艙,第7號隔框承載平尾和垂尾。機身與隔框膠合處的一圈蒙皮采用雲杉木夾芯膠合板加強,艙門四周和翼根等需要加強的地方也使用了雲杉木夾芯膠合板。

“蚊式“的機身由這薄薄的層壓膠合板形成,內外層是加拿大樺木,中間是厄瓜多爾輕木夾芯。

像做模型那樣把機身分成左右兩半也方便了設備的安裝,許多關鍵係統在機身膠合前就能先行安裝,無需像傳統飛機那樣在總裝時由工人爬進鑽出安裝,加快了裝配進度。安裝完設備後的兩半機身就可以對接合攏了,機身的對接處采用雲杉木層壓板製造,對接麵呈V形咬合。先把機身用螺栓固定一起膠合,最後在對接處內外表麵粘上膠合板強化蒙皮。在早期試製時由於製造公差問題合攏機身是個苦差事,後來隨著工藝的完善,這個問題也隨之消失了。完成膠合的機身會被敷上一層馬大普蘭蒙布(一種細平紋棉布),然後在重心位置鋸出安裝機翼的大開口,並在開口的四角裝上機翼金屬安裝點,機身上的開口和艙門也在此時鋸出。如果要修改機身的話也很容易,唯一需要的工具就是鋸子。”

我們把飛機的外殼技術用到軍艦上。很好,昂貴又頗費工時的軍艦木質外殼可以迅速解決了。船裏麵那些鋼鐵的材料都是工廠標準化產品,這種工業品越是多價格越便宜。

有了充裕的產能,便宜的材料,還缺施工工藝,所謂生產過程中提高速度降低成本的方法――工業化生產流程。

我們按照當代工廠化批量生產的模式開工。

現代造船工業從設計完成開始計算船舶的建造一般分為如下幾個過程:

1、生產設計、相關材料和設備的采購

這個過程一般都是船廠來完成的,不過現在部分設計單位也具有生產設計的能力。生產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船舶生產的進度及質量。另外,船廠的采購部門必須向其他設備商訂購主機及其他配件。招標的時候設好門檻就可以。

2、板和型材的加工

具體分為:放樣,板和型材的預處理,下料及成型加工。圖紙現成的,按照蚊式轟炸機的模式,很簡單。

3、分段組裝

這個過程的工作量很大,主要是在車間內把形材和板連接成分段,再用平板車將這些分段運輸到現場。分給多個小作坊,很容易的。

4、船體合龍

就是在船台上和船塢內把分段組合成船。這個過程難度是比較大的,勞動遷都也很高。該過程涉及到大量的起重和連作業,因為對設備要求較高,該過程是船舶生產中的瓶頸。好在這些船隻噸位都不大。

5、下水(那麽小的軍艦,技術很成熟了,不會出問題)

這個過程是船舶建造中最危險的過程,一旦發生事故整個船就報廢了。具體過程沒什麽好說的。

6、碼頭舾裝

把管子,閥門和其他大型設備及裝潢材料裝上船。這個過程涉及到的專業最多,是船舶建造中最混亂也最容易發生事故的過程。(這是炮灰軍艦,一切從簡)

7、試驗交船(這條更簡單,直接收船了)

包括係泊試驗和航行試驗,主要是測試實際建造完成後船舶各方麵的性能數據。

同一條船的2,3,4部分是可以同時進行的,這就又節約了時間。

建造過程全部采用標準化製造體係和專業化模塊化的分工體係。“公司提供船隻的圖紙,公司提供船隻的材料供應,公司提供船隻的輪機設備,公司提供造這條船所需要的一切。造船廠的事情隻是按照圖紙組裝,報告工期進度,收錢。”按照這個模式,可以說,戰爭最後階段,一個月就造一艘巡洋艦。這不是吹的。這就叫工廠化生產,像造香腸一樣造導彈,像下餃子一樣造軍艦。產量擺在那裏,前線我軍艦隊自始至終都維持著絕對的對敵數量優勢。這種巨大的產量歸功於標準化製造體係和專業化模塊化的分工製造。另外,船隻初始圖紙確實夠牛,艦船設計師堅決貫徹簡化實用化核心設計思想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簡單就是美,簡單帶來勝利”,別理連科在《蘇軍內幕》一書中,自始至終都在我們傳遞這一真理。勝利的真理!!

附錄: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海軍參戰艦船數據

敖德薩級大型戰列艦:排水量10600噸,艦長132米,艦寬17.8米,平均吃水6.2米,最大吃水6.8米,設計馬力12200匹,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裏/10節,載煤量1800噸。主炮口徑:320mm/L40兩門,前後主炮各一門。副炮,10門150mm,57mm速射機關炮6門,兩側布局。該級艦原計劃製造16艘,因其設計不合理等問題,主炮火力配置偏弱等原因,總共隻開工製造5艘,建成的隻有兩艘,另外三艘艦體改作重巡洋艦。

企鵝級袖珍戰列艦:排水量4800噸,艦長102米,艦寬15.6米,平均吃水6米,最大吃水6.8米,設計馬力6200匹,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裏/10節,載煤量800噸。主炮口徑:320mm/L38,主炮簡體位置偏中致使艦橋嚴重靠後。副炮,8門120mm,57mm速射機關炮4門,艦體兩側布局,後甲板兩門120mm副炮兩側布局,當尾炮。該級艦共計劃製造36艘,計劃全部完成。

風暴級護航戰列艦:排水量3300噸,艦長98.6米,寬12米,吃水6米,馬力3600匹,航速15節,船員220人,載炮13門,203mm主炮3門前二後一式布局,120mm副炮6門、57mm速射機關炮4門。該級艦共製造了45艘。

佐羅級快速炮艦:鐵肋木殼船身,排水量450噸,艦身長47米,寬7.5米,艙深4.4米,吃水3.5米;800匹馬力,航速約22.5節。裝備2門150毫米炮(雙聯前主炮),57mm速射機關炮4門;乘員70人。該級艦共製造了280艘。(被遠洋運輸船拖行至戰區參戰,有21艘運輸過程中因纜繩脫開順海流飄走損失。)

賽琳娜級巡洋艦:鐵肋木殼船身,排水量1300噸,艦長86米,寬11米,艙深7.6米,吃水4.3米;1500匹馬力,航速16節。裝備2門150毫米炮(雙聯前主炮),4門120毫米炮(兩側布局),兩具魚雷發射管;乘員160人。該級艦共製造了366艘。

賽琳娜II級:鐵肋木殼船身,排水量1300噸,艦長86米,寬11米,艙深7.6米,吃水4.3米;1500匹馬力,航速16節。裝備2門150毫米炮(雙聯前主炮),8具魚雷發射管;乘員130人。該級艦共製造了144艘。

螃蟹級武裝運兵船:全鐵殼結構多功能運輸船,雙層甲板,大通間式艙內布局,艦長110米,寬18米,艙深7.7米,吃水5.6米;滿載排水量3800噸,可裝步兵1800人,3600匹馬力,航速15節,裝備2門57毫米機關炮。該級艦共製造了320艘。

……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