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迷蹤

納心

第33章 青塚白塚

書名:血案迷蹤 作者:納心 字數:4673

1

說到清明節,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起杜牧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中國人的情結中,清明節其實是個憂傷但又輕鬆的日子。說它憂傷,那是因為清明是我們對已故親人表達哀思的時節,在那幾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要去掃墓,這是一種程式,更是一種**的儀式,是在世之人對已逝之人的一種懷念和追憶;但清明節又是個輕鬆的節日,尤其是在江南,正是草長鶯飛、萬物複蘇、繁花滿地的時節,是出門踏青的好光景。

於心遠是孤兒,父母在戰亂中早就不知道身葬何處。淑芳還父母雙全,沒有掃墓祭祀的要求,所以於心遠就提前放兩個助手回去,自己依然留在了雷江。

清明前的雷江,是一個如詩如畫的時節。正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良辰美景,正是“萬條垂下綠絲絛”的動人時節,如果說幾聲婉轉的黃鸝鳴柳可以打破一冬的沉寂,幾朵嬌豔欲滴的嫣紅桃花可以蔓延成一道絢麗的春色,那一片片充滿靈性的油菜花,就是三月春光裏最燦爛的舞台。

徐徐的春風,是一年裏大自然最柔和的恩賜,綿綿的牛毛細雨,更是“杏花煙雨江南”的主角。春風,綠穀,黃花,整個雷江城外都成了人們翻曬心情的好去處,沿江幾十萬畝油菜花田鋪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曠世盛宴,粉紅的桃花、綠白的梨花交相輝映,打造最甜美的田園之約。

雷江城裏又是另一番別致的風韻。細雨斷地飄灑到徽式建築那黑瓦白牆上,飄灑進深深的雨巷裏。深深的小巷中,不時會遊出一把綢麵雨傘,下麵款款走來一個輕靈飄逸的江南水鄉女子,那一縷縷婉約風情,像一朵素淨、雅潔的白雲,在江南水鄉的和煦春風中溫柔彌漫,嫋娜出一種小橋流水般的清雅韻致。

滴滴晶瑩的雨水從古屋的瓦楞間串串滴下,清脆如珍珠落地,簡潔如琴弦輕撥,滋潤了小巷內鮮嫩的青草,喚醒了桃紅柳綠,激起了鶯歌燕舞,也滋養著人們的眼睛和心田。

在這生氣盎然的春天,於心遠也一掃“2.15”案件困局在心中的陰霾,神清氣爽,好好享受這江南秀麗春色起來。

如同季節一樣,“**”的殘冬已經漸漸過去,新時代的新春剛剛來臨。

被壓抑的多年、當作“封、資、修”的傳統祭祖習俗也漸漸恢複起來,清明期間,上墳掃墓的雷江百姓絡繹不絕。

正清明那天,雷江人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俗:那就是集體祭拜王祥墓,以祭祀這位雷江人心目中的“忠孝”化身。由於代代修葺,王祥墓已被三合土緊緊包築,外表看起來成灰白色,故稱“白塚”。

抗戰期間,王祥墓邊又多了一座新的大墓:一座貞婦烈女塚—瑞蕙和梅霞母女的合葬墓,因年代較近,墳頭依然青草萋萋,故稱“青塚”。自抗戰勝利後,在清明節雷江人集體祭拜“白塚”後,會再次集體祭拜“青塚”,雷江人心目中的“節烈”化身。

自從方正武那裏,於心遠了解了魯思俠更多的家世後,對魯思俠有增加了幾分敬重;由於和魯思俠的那份真摯情誼,於心遠對這座“青塚”,也有了一份家人般的情感。

“**”期間,和全國大多數地區一樣,“白塚”和“青塚”也被當作“封、資、修”象征,遭到了“紅衛兵”的破壞,盡管雷江百姓盡力保護,還是被一群外地串聯的“紅衛兵”砸斷了墓碑。這幫無知又無畏的混球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掘挖“青塚”,企圖將安息多年的瑞蕙和梅霞暴屍揚骨。

正當那群“紅衛兵”頭腦發熱執意要開挖“青塚”,與雷江百姓尖銳對峙時,一個中年婦女從人群中衝了出來,在眾目睽睽之下,猛地一頭撞在“青塚”的斷碑上,血濺當場!當人們趕過去抱起這個渾身是血的女子時,才發現她竟是梅霞的貼身丫鬟梅香!

由於梅香抱定誓死決心,這一撞極其猛烈,頓時香消玉殞,一縷幽魂,追隨“青塚”裏的小姐梅霞而去~雷江女兒再次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節烈的內涵。梅香以生命捍衛“青塚”的義舉震驚了全場,也激起了雷江百姓骨子裏的血性,人們衝上去將這群無法無天的“紅衛兵”一頓暴打,打得他們哭爹喊娘、抱頭鼠竄,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雷江百姓以“防止階級敵人破壞”的名義,自發組織起來,日夜守護這兩座雷江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園。

2

清明節那天,於心遠也隨著緩緩人流,去祭掃兩座雷江百姓心中的聖地。

這是“**”後雷江現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公祭,因此,活動顯得格外隆重。

公祭活動從早上9點開始。由縣長檀貴水宣讀祭文:

“惟公元一九八O年四月四日,歲逢庚申,大地回春;節屆清明,萬象更新。雷江各界民眾,具緬懷之花,懷敬仰之情,致奠於忠孝節烈先賢墓前,告曰:

緬我雷江,曆史悠長。東顧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連淮陽而麵揚子,鄰三省而通八方。含霞飲景,參差代雄;淩跨長隴,橫地無窮。

雷江之康,實賴王祥;臥冰求鯉,感天動地。人傑地靈,聖賢氤氳;民風醇厚,義薄雲天。千秋模楷,澤被萬代。孝悌之風,大義之本,忠義節烈,愛國之根。

民國孱弱,引來豺狼,錦繡江南,斷壁殘垣。日寇凶頑,民眾殘喘。仁人誌士,奮起反抗。滅敵酋首,燒其糧秣。拋顱灑血,敢作敢當。

男兒英雄,當仁不讓;女兒貞烈,共赴國殤。麵對屠刀,挺身刑場。為救鄉親,以身伺虎,折柳摧花,寸斷肝腸!貞烈之風,山高水長。心昭日月,義傳八方。浩氣震天,大愛無疆。蘭蕙梅芳,永記不忘。

今我雷江,惠風和暢。革舊鼎新,斬棘破浪。百姓康寧,百業興旺。物華天寶,阡陌流光。祭我先賢,曲水流觴。

雷江滔滔,翠雲蒼蒼;鬆柏凝翠,桃李吐芳。忠孝節烈,傳繼綿長,告慰英靈,敬獻心香。大禮告成,伏維尚饗!”

祭文是用古體駢體文寫成,琅琅上口,對仗工穩。配以檀貴水洪鍾般聲音,更有一種珠聯璧合的感覺。雖然於心遠不能全部聽懂祭文意思,但他能清晰的感覺到,這篇祭文是出自魯思俠的手中。

祭文宣讀過後,從縣長開始,每個人繞“青塚”和“白塚”一周。不像別的地方燒紙錢錫箔之類,雷江采用的是向墓上拋灑花瓣這種獨特的祭祀方式,將每個人的敬慕之心和花瓣散向自己的精神家園。槐花、杏花、桃花和梨花等時令花卉,紛紛揚揚,“青塚”和“白塚”頃刻間變成了五彩繽紛的花塚,整個空氣中彌散著春天清雅的花香。

魯思俠拋灑完手中的鮮花後,沒有像其他縣領導一樣離開墓地,而是立在“青塚”旁,盡逝者家屬的義務,向後來的祭奠者一一鞠躬回禮。當他看到人群中的於心遠時,不禁露出又驚喜又驚訝的表情。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