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京華

曹門校尉

第十四章 七夕(下)

書名:北宋京華 作者:曹門校尉 字數:5298

隻見原本鬧嗡嗡的街市上瞬間安靜了一些,潘樓二層的才俊佳人們坐在窗前思索著,或以手扶額,或不停地叉著手指,或提筆在身前的案子上寫著什麽。

底下的圍觀的群眾們大都也思索了起來,有人緊皺眉頭,有人搔頭抓耳,有人神神道道的念叨著什麽。隻有不大的小孩子們仍在無憂無慮的耍鬧著。

“鵲橋仙...鵲橋仙...鵲橋仙......”

沐迅和楊章苦苦思索著,不停地念叨著詞牌名,卻無從下手。

“你們倆就別做無用功夫了,你們才多大?填過詞沒有?就算填過,一炷香這麽短的時間能寫的出來嗎?就算寫的出來,又能比過樓上那些人嗎?”

柳邕看著表兄和玩伴神神道道無從下手而有些魔怔的樣子,往嘴裏填了個果子,打擊到。

“也是......”

沐迅使勁撓了撓頭發,把用簪子綰起的頭發弄得亂糟糟的,還是沒有思緒,想了想自己今年虛歲還不到十五,便釋然了,歎了口氣回答道。

“小怎麽了?古有項橐七歲為孔子師,甘羅十二歲拜相,杜甫也是七歲便能做詩,我今年都十三了,怎麽填不上?”

楊章不服氣的辯道。

“虛歲吧?古有神童,本朝也有,方仲永嘛。”

柳邕打趣道。自從臨川王相公寫了一篇《傷仲永之後》,這位幼時天資過人,長大後卻泯為眾人的“方兄”便成了皇宋百姓茶餘飯後談論的笑料之一了。

“你一邊去,別打擾我填詞!”

楊章氣憤不過,將柳邕推到了一邊,說道。

“好好好,不打擾我們的楊神童填詞了。”

柳邕故意加重了填詞二字,見楊章伸手想要打自己,便趁機擠倒王寀身邊,伸手從他手中的紙包裏抓了一把果幹,填進了嘴裏。

一炷香的時間很快過去。當又鑼聲響起的時候,人群中出現了很多個人高舉著手臂,蹦蹦跳跳的,嘴裏高喊著“我填好了”的說辭。

二樓有侍女將諸位才俊佳人們填有詞的紙張收起,送到了下方主持人的手中。

但主持人並不著急讀出來,而是點了幾個人群中喊得最激烈的人,讓他們到前麵來讀自己填的詞。

先擠過來的是幾個少年郎,都是加冠前後的年齡。他們憋足了氣,待周遭群眾的聲音稍小一點了便把自己填的《鵲橋仙》大聲吼了出來。但聲音並不能使所有觀眾聽見。當這並不是問題,潘樓早有準備,每隔不多遠便會站著一個壯漢,將自己聽到的詞句向外麵傳去。

顯然,這幾個少年郎的詞填的並不好,觀眾的反應寥落,反而還有不少唏噓聲。

這時,主持人則拿出手中的紙,開始讀了起來。

“這是太學上舍生王甫臣的作品。”

主持人剛一開口,周圍圍觀的群眾便自覺的降了聲音,仔細聆聽著。主持者的聲音很洪亮,很有磁性。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秋期天上。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人間平地亦崎嶇,歎銀漢、何曾風浪。”

主持人誦讀完之後,將填有詞的紙交給身旁的侍女,侍女取過會重新送回潘樓,自有樂師按詞譜曲。

和前幾個少年郎誦過詞之後不同,周圍的觀眾並沒有倒喝彩,也沒有立刻高聲叫好,反而是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三三兩兩之間討論著這首詞的平仄、對仗和意境。

皇宋百姓富足,東京尤甚。自古皆曰“飽溫思****”,其實不然,飽暖之後定會有更高的文化上需求。

前朝詩歌盛行,開元盛世之時街旁老朽尚能道出一二。本朝則流行曲子詞,自柳三變蘇子瞻等人之後,更是絲毫不弱於開元。東京城一百五十多萬百姓,不說都會填詞,但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主持人並沒有停頓太久,留給了大家一盞茶的功夫,然後又拿出了第二張紙。

“這是濮王嫡親侄女,我朝宗女蘭曦居士的作品。”

主持人介紹完,大多數圍觀觀眾的目光都投向了潘樓二樓處,窗邊唯一的一位坐著的女子,女子起身微微點了下頭,然後又坐回位上。觀眾大都離得太遠,看不清女子的模樣,隻是在燈光的映照下顯現出一種朦朧的美感。

“往年就聽坊間傳說,潘樓的東家有大能耐,能請到宗室子弟,今年還是頭一回見到。”

柳邕旁邊一個觀眾感歎道。

“宗室子第算什麽?聽說這可是位縣主。”

“這你是來錯了時候。前年七夕,潘樓可是請來了一位郡王,叫什麽來著?也是濮王一係的。”

旁邊另一位觀眾反駁道。

“女詞人本就少見,還是個宗女,就是不知詞填的水平如何。”

......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這會便不再像上一位誦讀過王甫臣的詞時那般沉默了片刻,而是立刻便有好事者高聲道好,想要博取“蘭曦”居士的注目。

柳邕順著聲音扭頭看了看,離自己最近的是一個長得眼歪嘴斜的大漢,胡子拉碴,身上好像還有異味,一旁的觀眾都捂著口鼻。

又有一太學生做道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

主持人挨個誦讀完“佳賓”們的作品,其中有兩年前剛去世的黃涪翁的弟子史翁所做

“金烏玉兔,時當幾望,隻是光明相與。天孫河鼓事應同,又豈比、人間男女。

精神契合,風雲交際,不在一宵歡聚,乘槎曾得問星津,為我說、因緣如此。”

不過最終評判誰的作品最佳時,卻是“蘭曦居士”得了頭籌。

倒不是說“蘭曦居士”的《鵲橋仙》比其他幾人填的要好,而是她做為宗女的身份占了優勢。

潘樓二樓同坐的幾位才俊並不生氣,紛紛向“蘭曦居士”道賀。反正“百詞荷”又不止一輪。

下一輪的詞牌是《鷓鵠天》,果不其然,這一次的金荷葉被太學生王甫臣拿到。

一連做了七輪,世間多出了數十首佳作,潘樓也送出了七片金荷葉。更讓圍觀群眾興奮的是,在第五輪的時候,一位人群中叫做趙觀的觀眾一首《菩薩蠻》摘得了金葉,由潘樓的大掌櫃親自迎上了二樓,雖然之後兩輪並未再有什麽佳作,但也足以讓數萬東京人記住他了。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