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宮女

錦瑟華箏

第475章、舊事重提

書名:退役宮女 作者:錦瑟華箏 字數:8225

聽說秦王府的臘梅開了,大唐貞觀皇帝李世民一時興起,趁著朝堂休沐出宮回到秦王府,一為賞梅,二為懷舊,卻在私庫中找到了一把昔日用過的寶劍,鑲金嵌玉鋒利無比,十分的珍貴。

這把寶劍伴著他四處征戰,染血無數,立功無數,軍情緊急的時候吃飯睡覺都放在身邊,和那匹心愛戰馬一起為他建功立業勞苦功高。

大唐建國後,馬放南山寶劍入庫,秦王的全部精力轉移到爭儲上,為了自己的目的開始苦練箭術,這把寶劍裝盒後放在了私庫裏,漸漸財物寶器越來越多,這把最早放入的寶劍被壓在了最底下,時間長了也就忘了。

他登基入宮後,私庫裏的東西大都搬進了宮中,這把寶劍才露了出來,卻因為派不上用場,他也沒有刻意義待過,因此就被遺忘在了這裏,沒想到今日卻無意中看到了。

他拿著寶劍看了好大一會,又在梅樹下比劃了半天,回宮後長籲短歎悶悶不樂。

長孫皇後問了半天,他方說這把寶劍是當年謝老伯爺所贈,是謝家祖傳寶物,老伯爺不僅把謝家不為人知的私產秘密派人送到晉陽做軍餉,還送來了這把寶劍,說是寶劍贈英雄,希望秦王馬上得天下。

老伯爺和他有師生之誼,不但教導過他,還對他忠心耿耿無怨無悔,為了他放棄權臣之位和侯爵,甘願以郡伯的身份據守武功郡多年,隻為他走投無路時多條退路,臨終前又為他安排好了許多隱密私事,卻隻要求如果子孫不肖,希望能看在他的麵上放他們一條生路。

他本想等到自己事成之後再好好補償封賞謝家,老伯爺卻沒等到那一天,而且果真子孫不肖,違背他老人家的意願,令他一怒之下給予重懲。

如今謝家卻落到這等下場,他雖然出了心中惡氣,卻並沒有報複的快感,反而心情越來越鬱悶,覺得對不住老伯爺,尤其是在看到這把寶劍之後。

長孫皇後明白他的矛盾心情,就好言相勸:“謝家子孫不肖,給些懲罰也應該的,就當替老伯爺教訓他們,而且皇上在那種盛怒之下也隻是把他們抄家下獄,並沒有抄斬流放,還不是念著因為老伯爺的恩情。

謝家嫡次子那時一心一意為太子效力,簡直就跟一條走狗差不多,皇上也隻把他下獄免職,又沒有重處,已是格外開恩了,聽說他本就荒唐無德,皇上不必自責。

明淨和長生的姻緣可以說是福氣和造化使然,更是周家人當初結下的善緣,算不到老伯爺頭上。

可明澈能尚安陽郡主,明著是看在皇叔的麵子上,其實還不是皇叔察覺到皇上念著舊情起了赦免他的心思,卻又拉不下臉麵,剛好安陽一心想嫁,所以才敢冒然開口為安陽求得這份姻緣。

皇叔後院雖然一筆糊塗帳,但在朝事上卻從不犯渾,他若不是猜準了皇上的心思,哪怕讓安陽做老姑婆,也不絕會求皇上賜下這個姻緣的。

臣妾知道皇上既記恨明澈的不忠,又不舍多年的舊情,也覺得對不住老伯爺,所以心情很矛盾也很難受。

其實皇上覺得明澈不忠也隻是猜測和感覺而已,並非有什麽真憑實據,其實他這麽多年,為皇上付出的已經很多了,幾乎可以說的上家破人亡了。

說句大不敬的話,臣妾倒覺得皇上逼明澈接女兒去晉陽之舉,疑心有些大,有些對不住明澈那麽多年的忠心耿耿,還逼他公然與朝廷規矩作對,他能不寒心嗎?”

李世民又歎了一口氣:“朕當時也是被逼急了,我們秦王府每日朝不保夕惶惶不安,就連父皇都放棄了朕這個兒子,處處削減朕的勢力,貶斥與朕同甘共苦的兄弟,劉文靜為大唐建國戰功赫赫,沒有死在敵人手裏,卻死在大唐的屠刀下,朕能不心痛嗎?

他甚至縱容大哥用下作手段害我,要不然他敢多次公然在宮宴給朕下毒嗎?大部分朝臣和宗室都與朕為敵,我每天早上出門,都不知道今晚還能不能再回來。

你以為朕不知道,我們每天出門上朝後,你抱著承乾和治兒他們偷偷哭嗎?你還暗中準備好了砒霜和火油柴薪等物,打算如果傳出朕事敗或者被誅的消息,你就和孩子們全部服毒自盡,然後一把火燒了這秦王府,也絕不被人家一點點折磨羞辱至死嗎?

外人隻道朕心狠手辣,誰能想到如果玄武門事變當天,元吉箭術再精一些,朕先中箭身亡了,我們會落個什麽下場?他的箭頭可是用見血封喉反複淬煉多次,若隻擦破點皮,我也死無葬身之地了。

朕相信,如果是那個結果,建成和元吉會更加狠毒地對付朕和朕身後的人,而且還是一點點折磨而死,你提前準備好了砒霜和火油,還不是因為深知這一點?

要不是那時外族不時入侵,邊境戰亂未平,又有尉遲、秦瓊、明澈這些大將忠於我,父皇擔心惹來更大的禍事不敢輕舉枉動,否則早就找借口將來下獄好給建成掃清障礙,他雖然不會害你們,但你們終將要落到建成手中,我能不寒心嗎?能不害怕嗎?

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離朕而去,不是被貶被殺,就是棄朕去投大哥,朕惶恐極了,生怕他們到最後也背叛了我,幾乎每夜都做惡夢。

可惜朕身為李氏子孫,又親手打下的大唐江山,總不能為了活命就投敵叛國,朕就是想帶你們離開這裏都無處可去,身後就是百丈懸崖,朕隻有拚了命往前走。

在這身後的百丈懸崖中,明澈就是我們最後一線生機,如果他也背叛了朕,我們就隻剩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

所以朕才惶惶不安疑神疑鬼,才要一再確認明澈的忠心,你不知道,朕那時好幾次召明澈偷偷回京見麵,一來有要事相商,二來想確認他的忠心。

後來朕覺得,隻有逼他公開與父皇和建成為敵,才能試出他是否真的忠心,而這個關鍵就是他唯一的女兒,謝府其他人他根本就沒真正放在心上,如果他肯把女兒接走,就說明他誓死也會忠於朕,朕才能真正放心。

就是母後祭日那一次,朕親口讓他把女兒接到晉陽,可是他沒有,他隻說女兒體弱又因生母早亡極為畏生,隻能留在郡伯府,沒有聽從朕的命令。

也就是從那時起,朕開始恨他,覺得他給自己留了後路,對朕並不是完全忠心,後麵的事你也知道了。”

李世民一口氣把這麽長時間壓在心頭的鬱悶全部吐了出來,長籲一口氣,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下來,更加感激自己有一人賢良忠心的妻子,讓自己可以放心地把什麽都告訴她。

長孫皇後早就把宮人全打發了出去,輕輕地給他捏著肩膀,等丈夫心情平息一些,方才委婉道來。

“明澈從跟著皇上的那天起,就幾乎把身家性命都壓在了皇上身上,為皇上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他如何不知你讓他把女兒接走是懷疑他的忠心?是逼他與朝廷作對?

臣妾倒覺得,明澈不是誰的一條狗,他是英雄,更一直把你視為兄長和大哥,你卻懷疑他,用他最疼愛的女兒來逼迫他,不但懷疑他的忠心,根本就沒把他當兄弟,他能不寒心,能不氣憤嗎?向來英雄多棱角,他一氣之下偏不遵守也有可能!

而且他嫡妻病故後,他最為疼惜的就是女兒,晉陽山高路遠苦寒荒涼,物產和吃食都與京中不同,特別是冬天,嚴寒難耐風沙又大,幾乎吃不到菜蔬果子,臣妾以前在晉陽每年都要生幾場大病,如今身虛體弱何曾不是那幾年落下的病根?

還有承乾幼時在晉陽,每到冬天連屋門都不敢出,還有一年冬天一場風寒差點送了他的病,這些皇上肯定都記的。

明澈的女兒自幼長於京畿繁華之地,聽說體弱多病又特別怕生,說不定一場長途跋涉就要了她的命,更不說晉陽的氣候呢。他不願接女兒可能真的是心疼她年幼體弱,並不一定就是對皇上不忠。

而且皇上不但提出要他把女兒接到晉陽,還打算如果他不同意,就把他的女兒接到秦王府由臣妾照顧,這不是明著以他最心疼的女兒為質嗎?要不是臣妾當時再三勸著,說不定你就真這麽做了!

如果一個你忠心耿耿真心敬重的人,卻無故懷疑你,對你使手段,甚至要以我們的承乾為質,您能不氣憤?不心痛嗎?”

李世民深深地垂下頭去,歎息了一聲:“朕比誰都深知這種痛苦,父皇當年不就是這麽對朕的嗎?他是朕的親生父親,是我最敬重最信任最親的人,朕為了打下大唐江山全身傷痕累累多少次九死一生,他最終卻放棄了朕,生生把朕往死裏逼!

世上還有什麽比被親生父母如此對待更讓人痛苦絕望的事嗎?正因為對親情失望透頂,朕才在對著建成放箭時半點愧疚也沒有,才一怒之下血洗了太子府和齊王府。其實朕也很難過,不知道百年之後有什麽臉見母後......”

長孫皇後連連撫著他的背:“皇上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卻偏偏被逼做出這種事,所以你才如此難過心痛。不如這樣吧,看在母後的麵上,給建成和元吉一些死後哀榮吧。

等明年忌日的時候,把他們兩家人以宗親的身份附葬皇陵,再請高僧頌經超度,以後和宗親同享香火祭祀,也算對得起他們了,想必母後的心情也能好受些。”

李世民的眉頭一下子舒展開了:“皇後說的很有道理,他們總是朕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們不念朕是兄弟,朕卻要念他們是兄弟,就當是為了將來見了母後好交待。

明早早朝,朕就令人議定封號,然後開始為他們修建陵墓。”

長孫皇後掩口一笑:“正主都赦免了,那些追隨著還治什麽罪?以臣妾看就不如從明澈開始吧。

就算他真的當初在太子和皇上之間動搖過,卻並未做什麽對不住皇上的事,他也並非想要背叛皇上,隻是憐惜女兒而已。

臣妾倒覺得,如果一個人為了所謂的前途和忠義,連嫡親骨肉都不顧惜了,才真正的可怕。

就算他真有那個心思,也是功遠遠大於過,且不說少年相隨,他十幾年如一日駐守晉陽,還不是為了皇上?否則他的妻室也不至於早亡,更不至於現在隻有一個女兒,皇上都兒女成群了。

朝廷規矩戍邊大將的家眷都要留京為質,如果他那時答應帶女兒入晉陽,不是公開與朝廷做對嗎?不是逼著父皇對他出手嗎?明澈還能抗旨不遵嗎?否則就是謀逆,那時候我們自身難保,又拿什麽護他?到時才是真正的半分退路也無了。

臣妾覺得他如此鎮定自律,反而安了父皇和建成他們的心,以為他不敢背叛正統,真正忠的是坐在龍椅上的人,明澈反而可以為皇上守住晉陽這個大後方,臣妾對朝政和軍事不懂,卻也懂的這些道理,皇上不如再細想想。”

李世民哈哈大笑,高興過後卻沉思起來,仍是很煩惱的樣子,滿朝都知道明澈是他的死黨,他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治他的罪,赦免了他還是借著淮安王的名義,如果再重新起用他,不是告訴世人他這個皇上昧了良心做錯了事嗎?”

長孫皇後當然深知他的心思,給他續了熱茶,溫婉地說:“臣妾倒有個想法,說不定能為皇上解難。

明澈的事情如果皇上暫時不好出手就慢慢來,皇叔不是求您明年把他調回京城附近嗎?皇上不如把他升一升再調回來,上次他不是封了個七品校慰,這次不如提成從六品的。

他是難得的忠臣良將,棄之不用太可惜,大唐初定,邊境未穩,皇上還想開疆拓土,對他來說就是建功立業的機會,到那時皇上怎麽赦免封賞他都說得過去,如何?

不如等安陽將來生下嫡子,又調他去西北戍邊,借機再升職,安陽如果舍不得夫君,就跟著一起去,就讓他們夫妻倆為皇上守住西北門戶。

以前朝廷為戍邊大將家眷留京的規矩,臣妾倒覺得這個規矩沒有半點用處,真正有反意的根本不在乎這個,反倒顯得皇家不盡人情,何況明澈的女兒不是還在宮裏做伴讀嗎?也好堵住朝臣的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