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皇師

諾琴誓夏

第三百六十四章 足智多謀

書名:盛明皇師 作者:諾琴誓夏 字數:6577

一秒記住【筆♂趣÷閣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至正二十五年,楊士奇出生在袁州,當年正是朱元璋鬧革命的時候,各地都兵慌馬亂,民不聊生,為了躲避饑荒,楊士奇的父母帶著他四處奔走,日子過得很苦。在楊士奇一歲半的時候,他的父親終於在亂世中徹底得到了解脫。

幼年的楊士奇不懂得悲傷,也沒有時間悲傷,因為他還要跟著母親繼續為了生存而奔走,上天還是公平的,他雖然沒有給楊士奇幸福的童年,卻給了他一個好母親。

楊士奇的母親是一個十分有遠見的人,即使在四處飄流的時候,她也不忘記做一件事——教楊士奇讀書。在那遍地烽火的歲月中,她丟棄了很多行李,但始終帶著一本書——《大學》。

讀書是要講天分的,楊士奇就十分有天分,可讀書還需要另一樣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錢。

沒有錢,就上不起私塾,就讀不了書,就不能上京考試,就不能當官,畢竟科舉考試並不是隻考《大學》。

洪武四年,楊士奇的母親改嫁了,楊士奇從此便多了一位繼父,一位嚴肅且嚴厲的繼父。

這位繼父叫羅性,他同時也兼任楊士奇的老師。

羅性,字子理,事實上,他並不是一個普通人,此人出生世家,當時已經是著名的名士,且有官職在身,性格耿直,但生性高傲,瞧不起人。

楊士奇懷揣著好奇和畏懼住進了羅性的家,當然,也是他自己的家。

起先,羅性對自己這個繼子沒什麽好感,這也是當然的,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誰會對他多好呢。

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小事,讓羅性徹底改變了對楊士奇的看法。

洪武六年,羅家舉行祭祀先祖的儀式,還是小孩的楊士奇被觸動了,他想起了自己故去的父親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他也想祭拜自己的父親和親人。

可是羅家的祠堂決不會有楊家的位置,而且如果他公開祭祀自己的家人,恐怕是不會讓繼父羅性高興的。

這個年僅八歲的小男孩卻並未放棄,他從外麵撿來土塊,做成神位的樣子,找到一個無人注意的角落,鄭重地向自己亡故的父親跪拜行禮。

楊士奇所不知道的是,他這自以為隱秘的行為被一個人看在了眼裏,這個人正是羅性。

不久之後,羅性找到了楊士奇,告訴他自己看到了他祭拜祖先的行為,還告知他從今往後,恢複他的楊姓,不再跟自己姓羅。

楊士奇十分驚慌,他以為是羅性不想再養他,要將他趕出門去。

羅性卻搖了搖頭,歎息道:“我的幾個兒子都不爭氣,希望你將來能夠略微照顧一下他們。你才八歲,卻能夠寄人籬下而不墮其誌,不忘祖先,你將來必成大器!你不必改姓了,將來你必定不會辱沒生父的姓氏。”

自此之後,羅性開始對楊士奇另眼相看,並著力培養他,供他讀書,也就因此,才會有了未來的楊士奇。

然而曆史一遍遍告訴我們,偉大的人前半生的人生一定不會一帆風順。僅僅一年之後,羅性因罪被貶職到遠方,楊士奇和他母親的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困境。然而在這艱苦的環境下,有誌氣的楊士奇卻沒有放棄希望,他仍然努力讀書學習,為自己的將來而奮鬥。

沒有功名的楊士奇仕途並不順利,他先在縣裏做了一個訓導,類似今天的縣教育局官員,訓導隻是個小官,就是整天在衙門裏混日子,可楊士奇做官實在很失敗,他連混日子都沒有混成。

不久之後,楊士奇竟然在工作中丟失了學印,在當年那個時代,丟失衙門印章是一件很大的事,比今天的警察丟槍還要嚴重得多,是有可能要坐牢的。此時,楊士奇顯示了他靈活的一麵。

如果是方孝孺丟了印,估計會寫上幾十份檢討,然後去當地政府自首,坐牢時還要時刻反省自己,楊士奇沒有這麽多花樣,他直接就棄官逃跑了。

這才真的不是書呆子啊。

之後逃犯楊士奇流浪江湖,他這個所謂逃犯是應該要畫引號的,因為縣衙也不會費時費力來追捕他,說得難聽一點,他連被追捕的價值都不具備,此後二十多年,他到處給私塾打工養活自己,值得欣慰的是,長年漂泊生活沒有讓他變成二混子,在工作之餘,他繼續努力讀書,其學術水平已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在度過長期學習教書的流浪生活後,楊士奇終於等到了他人生的轉機。

建文二年,建文帝召集儒生撰寫《太祖實錄》,楊士奇由於其紮實的史學文學功底,被保舉為編撰。

在編撰過程中,楊士奇以深厚的文史才學較好地完成了工作,並得到了此書主編方孝孺的讚賞,居然一舉成為了《太祖實錄》的副總裁。

永樂繼位後,楊士奇真正得到了重用,他與解縉等人一起被任命為明朝首任內閣七名成員之一,自此之後,他成為了朱棣的重臣。

與解縉相同,他也不是個安分的人,此後不久,他卷入了立太子的紛爭,他和解縉都擁護朱高熾,但與解縉不同的是,他要聰明得多。

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曆磨煉了楊士奇,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他為人十分謹慎,別人和他說過的話,他都爛在肚子裏,從不輕易發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實擁護者,卻從不明顯表現出來,其城府可見一斑。

朱棣在訓斥了朱高熾,打擊了太子班底的大臣之後,依然沒有釋懷心中的疑慮,他總想著找個機會再給太子一個下馬威。

在這關鍵時刻,楊士奇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穩住了太子的地位——他就是之前葉羽叫楊澈連夜趕回京城聯絡的那個大臣,也是***如今的核心力量之一。

楊士奇雖然學問比不上解縉,他的腦袋可比解縉靈活得多,解縉雖然也參與政治鬥爭,卻實在太嫩,一點也不知道低調做官的原則。

楊士奇就大不相同了,此人我們介紹過,他不是科舉出身,其履曆也很複雜,先後幹過老師、教育局小科員、逃犯等不同職業,社會背景複雜,特別是他在社會上混了二十多年。

朝廷就是一個小社會,皇帝大臣們和地痞混混也沒有什麽區別,不過是吃得好點,穿得好點,人品更卑劣,鬥爭更加激烈點而已,在這裏楊士奇如魚得水,靈活運用他在社會上學來的本領,而他學得最好,也用得最好的就是:做官時一定要低調。

他雖然為太子繼位監國出了很多力,卻從不聲張就連太子送給他的豪宅都委婉的拒絕了,因為他要隱藏自己太子近臣的身份。

楊士奇雖然沒有接受太子的禮物,但他對太子的忠誠卻是旁人比不上的,應該說他成為***並不完全是為了投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對太子的感情。

自永樂二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後,楊士奇就被任命為東宮左中允,做了太子的部下,朱高熾雖然其貌不揚,卻是個真正仁厚老實的人,弟弟朱高煦屢次向他挑釁,陰謀對付他,朱高熾卻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了下來,甚至數次還幫這個無賴弟弟說情。

這些事情給楊士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雖然曆經宦海,城府極深,但仗義執言已經成為了他性格中的一部分,雖然很多年過去了,他卻並沒有變,他還是當年的那個正氣在胸的楊士奇。

秉持著這個信念,楊士奇與太子同甘共苦,攜手並肩,走過了二十年曆經坎坷的儲君歲月。

說來也實在讓人有些啼笑皆非,可能是由於楊士奇過於低調,連朱棣也以為楊士奇不是***,把他當成了中間派,經常向他詢問太子的情況。

於是這一次朱棣依然選擇了詢問楊士奇,關於太子監國這段時間的表現。

這看上去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卻暗藏殺機。

城府極深的楊士奇聽到這句問話後,敏銳地感覺到了這一點,他立刻意識到,決定太子命運的關鍵時刻來到了。

如果回答太子十分積極,勤懇做事,和大臣們打成一片,能獨立處理政事,威望很高的話,那太子一定完蛋了。你爹還在呢,現在就拉攏大臣,獨立處事,想搶班奪權,讓老爹不得好死啊。

但如果說太子平時不理政事,疏遠大臣,有事情就交給下麵去辦,沒有什麽威信,那太子的結局估計也是完蛋。

太子的悲哀也就在此,無數太子就是這樣被自己的父親玩殘的,自古以來,一把手和二把手的關係始終是處理不好的,在封建社會,皇帝就是一把手,太子就是二把手,自然逃脫不了這個規則的製約。

你積極肯幹,說你有野心,你消極怠工,說你沒前途。

於是楊士奇經過一番思考後,終於做出了回答:“太子監國期間努力處理政事,能夠聽取大臣的合理意見,但對於不對的意見,也絕不會隨便同意,對於近臣不恰當的要求,他會當麵駁斥和批評。”

既勤懇幹活禮賢下士,又能夠群而不黨,與大臣保持距離。

朱棣聽了這個答案後十分滿意,臉上立刻陰轉晴,變得十分安詳,當然最後他還不忘誇獎楊士奇,說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人。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