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皇師

諾琴誓夏

第三百五十九章 德服天下

書名:盛明皇師 作者:諾琴誓夏 字數:6490

一秒記住【筆♂趣÷閣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第一次下西洋的任務,在救出夏空、抓住陳祖義之後正式結束了。雖然臨了鬧了這麽一出,但好在結局還是皆大歡喜,最起碼沒有鬧到完全無法收拾的地步。

準備起航吧!

回首美麗的古裏,鄭和心中十分感慨。

這裏物產豐富,風景優美,人們和善大度,友好熱情,這一切都給鄭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而且……這裏還有神秘的美人魚一族。

夏空似乎和這些人魚感情很好,起航前特意去找他們告別。

鄭和當然沒有把見到美人魚的事說出去,他隻是把蕾貝卡找自己來求救的事情告訴了夏空,他遵守了和蕾貝卡之間的約定,決定死守人魚的秘密。

“我們決不能把見到他們的事說出去,否則會給他們一族帶來太多的麻煩,我們得保護他們。”

夏空在聽到鄭和的話後曾這樣叮囑過。

其實不用夏空說太多,鄭和自己也十分清楚該怎麽做。鄭和是個善良的人,他除了航海和打仗之外也沒有什麽其他的興趣,遇到美人魚的事確實足以讓他震驚,但他卻無論如何不會把這件事說出去,因為他也和夏空一樣,要保護這些善良純真的人魚族。

古裏給鄭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印象,於是他決定在這裏留個紀念。

鄭和在出發前,帶領屬下和當地人一起在古裏的海岸上建立了一個碑亭,在上麵刻上了碑文,以紀念這段曆史。

“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裏,民物鹹若,熙皞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

這是一座曆史的裏程碑,也是代表大明和古裏友好的最佳象征,從此以後古裏國王將這裏視作聖地,嚴令舉國上下共同保護,決不能讓碑亭受到一絲破壞。

鄭和的船隊開始返航了,迎風站在船上的鄭和注視著那漸漸遠去的古裏海岸,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會再來的!

第一次遠航就這樣完成了,船隊浩浩蕩蕩地向著中國返航,然而上天似乎並不願意鄭和就這樣風平浪靜地回到祖國,它已經為這些急於回家的人們準備好了最後一道難關,而對於鄭和和他的船隊來說,這是一場真正的考驗,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

之前也提到過,鄭和這次下西洋帶著朱棣賜給三個國家國王的冊封詔書,蘇門答蠟和古裏的國王都受寵若驚的接受了朱棣的冊封,唯有錫蘭山國的國王拒不接受,還將鄭和趕了出來。

來的時候已經碰過一鼻子灰了,鄭和回去的時候並不打算在錫蘭山國的境內停留太久,雖說任務還沒完成,但鄭和覺得實在沒必要了。

然而讓他意外的事發生了,錫蘭山國的國王竟然派出使者等在鄭和回程的海域之中,要求請見大明的使臣。

鄭和有點兒蒙圈兒,這算是唱的哪一出?

和夏空簡單的合計了一下,鄭和決定還是接見這些錫蘭山國的使者,聽聽看他們有什麽說法。

談判的內容大出鄭和和夏空所料,錫蘭山國的國王亞烈表示自己想清楚了,為之前的魯莽和無禮向大明的使臣道歉,並且提出自己想要接受天朝聖國的冊封,希望大明的使臣能夠移駕到王宮中詳談。

乍一聽到這個消息,鄭和和楊夏空都保持著懷疑的態度,他們還可以想起當時第一次來這裏時,國王亞烈對他們表露出的強烈排斥和抵觸,如今不過幾個月的時間,這位國王的態度竟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換成是誰都會覺得很難以置信。

不過,既然對方的使者已經把話說出來了,本來就帶著冊封任務的鄭和是不能袖手旁觀的,於是他命令船隊在錫蘭山國靠岸,然後自己帶著夏空和五千儀仗士兵跟隨使者深入內陸去王宮見亞烈。

夏空一直很不相信亞烈的說辭,認為這個國王出爾反爾一定有他的原因,而且是不好的原因。

而事情的發展也正中了夏空的猜測,就在鄭和等人深入內陸後不久,亞烈埋伏在海岸旁的五萬軍隊就將鄭和的船隊團團圍住了,他們的目的是大明船隊中那數不勝數的財寶。

亞烈的計劃很簡單,他利用鄭和冊封的使命,將鄭楊二人誘騙至內陸之中,趁著大明船隊群龍無首之時圍攻船隊,盡可能多的搶劫船上的財寶。

但是,亞烈千算萬算沒有想到的是,鄭和早已經有所準備。

他在離開船隊之前曾經周密的布置了防禦,他留在船上的絕對不是繡花枕頭,而是能征善戰的大明將士,這些人不僅足夠抵禦實力相差甚遠的錫蘭山軍,而且還有武功高強的探子負責將事情的發展快速匯報給內陸中的鄭和。

當鄭和了解到錫蘭山國王的陰謀後,冷笑著將帶路的使者三下五除二的綁了起來,然後帶領五千士兵繞道而行,抄小路向王宮進發。

亞烈的魯莽行為徹底激怒了鄭和,如果說之前錫蘭山拒不受封的行為隻是讓鄭和感到無奈的話,那麽這次的誘騙和搶劫行為就鄭和徹底露出了凶狠的麵目了。

這樣對大明使臣的欺騙,完全不把大明放在眼裏的行為,讓鄭和對亞烈的憤怒值達到了空前的狀態,於是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國王見識一下大明的厲害。

隻帶著五千人的鄭和依然勢不可擋,他沿途攻破了許多沿線的防禦,最後攻進了錫蘭山國的王宮之中,活捉了亞烈國王一族人。

此時,錫蘭山國的主力都在海岸線上攻擊鄭和的船隊,並且被訓練有素的大明將士們完全拖住,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脫身回防。

帝都和王宮變成了任人宰割的空城,鄭和根本沒有費任何力氣就將亞烈一族人全部抓獲。

亞烈國王這時才知道自己做了最錯誤的一個決定,他可以不接受大明的冊封,但這不代表他可以放肆到搶劫大明的船隊。

關鍵時刻,大明的將士們用最現實的做法教會了亞烈一個道理,永遠不要不知好歹,也永遠不要不自量力。

鄭和在錫蘭山國的舉動震驚了沿海一線所有國家,他們無不感歎於大明國力的強大,也無不佩服鄭和的決斷和氣量。

鄭和在亞烈第一次拒絕受封的時候並沒有動用任何武力,而是禮貌的從錫蘭山國的國境中離開,回程的時候也隻是打算路過而已,連停留的打算都沒有。

然而亞烈的做法實在太過分,鄭和給他這些教訓也是理所應當。

這次的事件後,鄭和意外的在沿途各國中得到了極高的好評,也為他之後的六次下西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鄭和的努力,西洋各國於明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雖然彼此之間生活習慣不同,國力相差很大,但開放的大明並未因此對這些國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寬容真正從心底征服了這些國家。

大明統治下的中國並沒有在船隊上架上高音喇叭,宣揚自己是為了和平友善而來,正如後來那些拿著聖經,乘坐著幾艘小船,高聲叫嚷自己是為了傳播福音而來的西方人。

鄭和的船隊帶來的是豐富的貿易品和援助品,這是因為某些國家確實很窮,他的船隊從未主動攻擊過,即使是自衛也很有分寸,從不仗勢欺人,西洋各國的人們,無論人種,無論貧富,都能從這些陌生的人臉上看到真誠的笑容,他們心中明白,這些人是友善的給予者。

而西方探險家們在經曆最初的驚奇後,很快發現這些國家有著巨大的財富,卻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於是他們用各種暴力手段、殺人放火,隻是為了搶奪本就屬於當地人的財產。

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經說過:西方人來到我們麵前時,手中拿著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對於那些西方人,當地人心中明白:這些人是邪惡的掠奪者。

即使他們最終被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們決不會放棄反抗,他們會爭取到自由的那一天,因為這種蠻橫的征服是不可能穩固的。

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在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並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搶掠,是很不簡單的。

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卻用自己友好的行動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幾乎所有的國家。

這種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當那浩浩蕩蕩的船隊來到時,人們不會四處躲避,而是紛紛出來熱烈歡迎這些遠方而來的客人。

這才是真正的征服。

永樂五年的時候,鄭和的船隊在福建靠岸,正式結束了第一次的下西洋航行。

回到皇宮之中後,朱棣在奉天殿接見了兩位風塵仆仆的正使,並且激動的看著他們帶回來的東西。

這是一次偉大的航行,而鄭和也因此成為了後世中偉大的航海家。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