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探

辛隕禦

第524章 木雕仙樹(上)

書名:墓探 作者:辛隕禦 字數:5198

第524章木雕仙樹(上)

阿羅說的那棵樹,就在我們旁邊,按照正常的地理方位來看,這棵樹是大頭衝下長得,不過因為我們也是大頭衝下,腳踩著這個倒置的宮殿的屋頂,所以此刻我們看這棵樹和我們在普通陸地上看到的樹一樣,沒有什麽分別。

這棵樹的樹冠並不大,現在正是夏天,這棵樹竟然沒有開花,而是滿樹的綠葉。我們靠到樹下,仔細一看,這竟然並不是一棵真的樹,而是一棵用木雕做成的假樹。

“我天,這個樹竟然是木頭雕刻出來的,竟然跟真的一樣。”大哲感慨道。果不其然,那樹幹,樹枝,樹葉,甚至樹上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都是木頭雕刻的,但是不管是遠看還是近看,都幾乎看不出破綻。要不是雲顯撿起了一片地上的落葉,發現是一塊木頭片,我們可能還意識不到這是一棵雕刻出來的樹。

“簡直就是栩栩如生。”雲希明說。

“真的是可以以假亂真。”我說。

“陰陰,你們家素來都是做木料和古木家具方麵的生意的,可曾見過這樣的木雕?”陸大叔問。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是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采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不過看這棵樹的大小,實在是我所見到的所有的木雕之中最大的了。真是巧奪天工。”我說。

“不知道誰這麽無聊的,竟然想到要雕刻木頭。古代人就是這麽閑。”大哲說。

“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但實際上,木雕藝術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生;隻是一開始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直到人們有了審美,木雕才真正成為一門藝術。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致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日趨完美。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成為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明清時代的木雕品題材,多見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鬆鶴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歡迎。木雕種類紛繁複雜,各大流派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各自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東陽木雕誕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的東陽地區,有四百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而聞名中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所以說木雕是一門藝術,絕非古人無聊所致。”我說。

“又是建築。又是雕刻,這個左慈簡直就是個能人啊,不過這樣的用木頭做一棵樹的法子,有什麽說道?”雲顯問。

“這樣的技法有很多種,木雕其實也是大有門道的,首先就是要選材。木頭的選擇很重要,木頭有的鬆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鬆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複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隻是雕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鬆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鬆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複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你看這棵樹的雕工,還有木料的文理,這是一棵硬木,準確的說是黃花梨木,也是非常稀罕的木料。”我說。

“單是選好了木料還不行,還要對木料進行處理,主要就是幹燥。一種是人工幹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幹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幹燥,幹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幹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再就是自然幹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厘米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幹燥。自然幹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幹燥要求。還有簡易人工幹燥:一是用火烤幹木料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幹燥或烘幹。這兩種方法幹燥時間可能縮短,但侵水後的木材容易變色,有損木質。”我說。

“然後才是你提到的,技法。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質的特性或用力過猛會減去不該減去的地方,而感到驚心動魄,但如處理得當,也可能因險象環生而喜悅。同時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運用過程中產生的特殊韻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是心理多變而複雜有意義的過程。優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與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心靈與技巧的產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隻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麵與凸麵、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所以說木雕是一門藝術,絕不是閑來無聊的隨心之作。”我解釋說。

“還要經過若幹的步驟,通常要先畫創意稿,再用墨線勾畫放大到木材上;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鑿粗坯:可從下到下,從前到後,由表及裏,由淺入深,一層層地推進。然後是修光、打磨、著色上光,這些步驟,才算完成。當我們雕完了一件作品,從緊張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有如孕育生命的誕生,會有一種成功和收獲的快感,細細品味似經曆一次死與生的過程,這便是創造的魅力,但是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但要真正感受到它的這種無窮魅力,需多雕多練,多琢磨,熟能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風格。”

“陰陰,這東西這麽來之不易,是不是特別值錢?”不用說這一定是大哲問的。

“你呀,就知道值錢值錢,你上輩子是不是窮死的,所以這輩子才會這麽財迷。”閔瀾說。

“上輩子不重要,這輩子不要受窮才是正理。陰陰,你倒是趕緊研究研究,這棵樹到底值多少錢啊?”大哲問。

我抬頭看看那棵樹,雕刻的精致完整,生動影響,竟然並不想是出自現世,真有點此物隻應天上有的感覺,“這東西的價值,不可估量。”(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