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雄霸天下

幻星辰

第四百七十三章 傳國玉璽

書名:隋末之雄霸天下 作者:幻星辰 字數:5623

、、、、、、、、、、

李淵聽李世民如此一說,方長舒了一口氣道:“既然世民早有安排,那爹便放心了!還有半年時間便是我們和宇明停戰條約結束之時,屆時有可能再展開大戰。我們必須在此之前取得有利位置,方能一戰定乾坤!”

李世民亦是點了點頭,對此李唐內部也進行過激烈的爭論。李建成主張北上進攻李軌和梁師都,消除自己背後的隱患,然後東出黃河,分兩進攻河東,奪回李淵的起家之地原。

而李世民則主張南下,進攻荊襄一帶。他認為唐軍可兵分兩:一從武關出發,沿漢水進攻襄陽,另一則從巴東出發,沿長江東下進攻江陵,趁蕭銑與沈法興交戰之機,一舉占領荊襄,滅亡蕭銑。屆時,唐軍不管是繼續東下進攻江東,席卷江南之地,還是北上進攻東都、河南,皆遊刃有餘。

這兩種意見其實都有可取之處,爭論到後來,卻是變成了李建成一派和秦王李世民一派的黨爭。雙方皆力陳自己意見的優越性,對方考慮的缺陷。而深層次的問題卻是,李淵采納誰的意見,則必然在兵力調配,物資裝備供給上傾向於誰的軍隊。

雖然李淵已經立了李建成為,但因在進攻關中時,曾當著眾將的麵,對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說過,誰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立下最大的功勞,便將成為下一任皇帝。言外之意,他現在封的、秦王和齊王其實隻是一個頭銜,並非就定下了李建成為下一任皇帝。於是這便讓個兒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尤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更是競爭激烈。雙方都在拉攏朝臣和武將,力圖擴大自己的影響。

此次前來洛陽,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也是爭了很久。後來由於李世民尚未娶妻,這樣去抒夢的招親會競爭要有利一些,而且李淵走後,在長安監國的任務亦很不錯,可以代為處理李唐的重要政事,這才讓李建成同意放棄來洛陽。

李淵其實也不是不知道兩個兒之間的爭鬥,不過這卻是他樂見其成的,他認為這樣才能促使兩個兒發憤圖強,建立功勳。

這時,孫思邈便已經將所有在紙條上寫的諸候名字收集了起來,然後計算每位諸侯的支持人數。

片刻之後,他方微笑著公布道:“經過四十五位的推舉,最後得到最多人認同的諸侯便是周王宇明,他一共取得了兩二十七票!排在第二位的便是唐王李淵,共取得了一十六票,第的是梁王蕭銑,共取得了七十二票!所以,傳國玉璽便將由周王宇明執掌了!”

孫思邈的話音一落,現場的府們,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其他諸侯雖然十分不爽,卻也無可奈何,隻能恨恨地瞪了宇明一眼。

而李淵則是眼中露出一絲凶光,向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

李世民會意,隨即便稱要出恭,轉身離去。

這時,一名侍女捧著一個托盤走到了孫思邈身旁。托盤上放著一個非常精致的彩色玉盒。

宇明在眾人的歡呼聲中,走到論道殿正中央,從孫思邈手中接過了這個玉盒,他打開一看,隻見裏麵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璽印,方圓約有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在其邊角處似乎缺了一塊,不得不用黃金鑲嵌。

他自然知道這鑲金玉璽的來曆。

“傳國玉璽”取材於“和氏璧”。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雲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複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呼:“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回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淩辱,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王後元十年(前315年),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複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監纓賢所得,旋被趙惠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鹹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玉璽奉上。自是,其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嚐坎坷流離之痛楚。

秦嬰元年(前207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嬰跪捧玉璽獻於鹹陽道左,秦亡。傳國玉璽得歸劉漢。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後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後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玉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帝劉玄年(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後劉盆兵敗宜陽,將傳國玉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係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徐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玉璽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玉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玉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玉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玉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精騎連夜送至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玉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玉璽曆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玉璽收入隋宮。而在隋滅時,傳國玉璽便落入了他的父親宇化及手中,但在戰敗逃竄時,攜帶此璽的親兵重傷失散,於是便將此璽交給了救治他的孫思邈。

如今,這傳國玉璽算是正式落入他的手中了。

這時,各大諸侯皆上來祝賀,其中如李軌、沈法興、李通等人,祝賀之意較為真誠。畢竟他們也很清楚,就算此玉璽沒有落入宇明手中,也會落入李淵手中。不可能輪得到自己。而宇明得此玉璽之後,聲勢和威望將大漲,在爭霸天下的戰爭中,有可能成為最終勝出者。早點和他打點好關係,將來也好在合適的時候投誠,當個富家翁,平平安安地過一輩。

而李淵、梁師都、杜伏威等人,則是麵色陰沉,望著宇明手中的傳國玉璽,恨不得將其搶過來。

孫思邈亦是小聲提醒道:“周王,走出府後,我就不會再管這傳國玉璽的去向,也算是了卻一樁心事了。但我看不少人都對這玉璽虎視眈眈。你可得千萬小心!”

宇明心中一凜,然後鄭重地點了點頭道:“請藥王放心,在下一定小心提防!”

隨即,他便將傳國玉璽重新放入了玉盒,再將其遞給了紅袖。

紅袖則是小心翼翼地將這裝有傳國玉璽的玉盒用一個口袋裹好,然後栓在了腰間。

這次治國之策論道會也算正式結束,各位諸侯紛紛告辭離去,開始準備第二天的作戰事宜。

...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