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許芳華

刹時紅瘦

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塵新世,一般哀涼

書名:重生之再許芳華 作者:刹時紅瘦 字數:6760

旖景尚且記得,前世那些並不明晰的往事——遠慶四年,諸為皇子陸續大婚,黃氏五娘所嫁之人,卻是陽泉郡王。

建寧候嫡女何故落選皇子正妃,在當年本就讓人疑惑難解,就算“禦前失儀”的秦氏三娘,好歹也成了太子側妃,盡管沒有落得什麽美滿,也是因為命數,委實難料。

可黃氏五娘並未有任何疏失,卻從一開始就“淪落”到讓諸位貴族同情的地步。

陽泉郡王雖是宗親,可處境卻相當尷尬。

要論根源,就得從高祖時候說起。

東明哀帝時,高祖為楚州守將,因正妻嚴氏要留守錦陽,侍奉高堂、撫育幼子,不能隨往楚州,便作主將身邊通房丫鬟抬了妾,讓她隨往楚州侍候,這便是後來的德妃——先楚王生母,德妃之位實乃追封,當年她生先楚王時,便難產而亡;高祖因身旁無人照顧,幼子又嗷嗷待哺,經人勸說,才納了下屬之女為妾,便是慧妃劉氏。

劉氏先後育有兩子,分別行三、四,因長年隨高祖遠在楚州,自恃勞苦功高,又是上無正室彈壓,公婆拘束,極為任性跋扈,而隨著高祖舉反旗起義,其父更受信重,又有兩個兒子也立下不少功勳,當大隆建國,劉氏之父被封英國公,家族顯赫,劉氏便生爭儲之心,最終釀成了後來的焦月謀逆。

又說賢妃姚氏,為高祖另一大將之女,其父被封威國公,卻是高祖起兵後,所納之貴妾,據說十分貌美,很得高祖寵愛,所生一子,為高祖最幼之子,此子出生之時,恰逢哀帝自絕、東明國滅,大隆立國,高祖認為此子來得逢時,因此對這六皇子極盡嬌寵。

自從大隆立國,因內憂外患不斷,征戰不休,一直未立東宮。

而皇後嚴氏除外,慧妃與賢妃各有英國公、威國公支持,盡管六皇子年幼,手無寸功,但賢妃奪儲之心依然固執。

高祖在位十年,一夕因急病猝亡,不及留下遺旨,冊立新君。

自然引發了四子奪位。

高祖突然崩逝,朝臣俱驚,當時二皇子先楚王任著京衛指揮使,而衛國公蘇庭身任大都督,節製著五軍都督府,聞得哀訊,生怕動亂突生,立即調防,禁嚴錦陽與皇城,又馬不停蹄地入宮與嚴後商議。

一國皇帝突然駕崩,皇儲未立,四個皇子皆已成年,並且都曾隨高祖征戰疆場,分別有功,母族也是各有勢力,比的就是誰反應更加迅速,勝負實在一線之間。

威國公雖任兵部尚書,卻隻有持符調兵的權利,兵符卻不在他手上;而英國公當時是中軍左督使,雖有統兵權,但卻因聞訊太遲,不及反應,就已經被蘇庭持嚴後懿旨傳召入宮。

嚴後於長生殿齊集眾臣,商議冊立新君,實際上,卻是已經掌握了先機,將威國公與英國公兩人控製起來。

自從德妃薨逝,慧妃先後產下親子,待先楚王極盡冷漠,那一段時日,先楚王生活過得甚是艱辛,直到虞氏一族因哀帝聽信讒言被誅,嚴後帶著子女曆盡艱辛到了楚州,先楚王有了嫡母照管,日子才順遂了些,故而先楚王視嚴後所出的五皇子、上元公主仿若一母同胞的親生手足。

先楚王與蘇庭一個視嚴後為生母,一個是嚴後之婿,當然力主立嫡;可也有朝臣提出疑議,說高祖遲遲不立東宮,便是要擇賢者立。皇子共有五個,前邊四個已經成年,唯有六皇子,尚是幼學之年,又是手無寸功,無論立賢還是立嫡,與他都是無幹。要論功勞,當年高祖征利州,由三皇子隨駕,不想在天南關遇伏,若非三皇子勇猛,護得高祖全身而退,隻怕這江山還不知道姓什麽。

若是立賢,慧妃所出三皇子勝算最大。

正當群臣爭執不下,賢妃卻闖了進來,哭訴著高祖曾有遺旨,立的是六皇子繼位。

空口白牙的話自然算不得數,於是賢妃又說高祖曾於元立八年,慶賀收複朔陽的宮宴上,提過六皇子乃福星轉世,能庇護天下蒼生,有意待他行冠立之時,便立為皇儲,否則也不至於這麽多年,膝下有四個成年皇子,有嫡有賢,卻遲遲不立東宮,緊跟著又提出了旁證,便是其父威國公。

賢妃以為有威國公相助,一口咬定高祖留有遺言,便有極大的勝算,就算有人不服,威國公到底是兵部尚書,又占著名正言順,也足以震懾群臣。

這原本就是婦人之見——兵部雖有調兵之權,可各衛所隻看兵符行事,威國公沒有兵符,就是一隻無牙老虎。賢妃隻以為她年輕貌美,又有兵部尚書的父親撐腰,竟然想效仿前朝肖氏,不過高祖可不是哀帝,若真有立六皇子為儲的念頭,為何讓威國公任兵部尚書,反而剝奪了他的領兵之權?高祖根本就防備著姚家,賢妃不知,威國公卻是明白的——兵符所在之處,除了高祖,就隻有嚴後知道。

再兼高祖將京都與地方的統兵權分別交給蘇庭與先楚王,而他們倆人,無疑是站在五皇子的陣營。

可見,高祖雖說不及立儲,但心中真意,還是偏向於嫡子。

於是戲劇化的一幕又再發生!

當賢妃望著父親殷切期待時,威國公卻出列,義正言辭地斥責賢妃無中生有!

威國公明知事不可為,隻得舍了女兒與外孫,換得闔族安穩。

賢妃當場如顛似狂,嚷嚷著高祖確有遺命,若是不立六皇子為帝,便是公然謀逆,可她的話自然再無人信,賢妃與六皇子被軟禁在紫薇宮,待太宗登基,才放鬆了對他們的戒備,不想賢妃還不甘心,整日琢磨著怎麽篡位,就在這時,三皇子、四皇子與英國公策動中軍所轄的衛所謀反,掀起了焦月逆謀案。

當時,五軍都督指揮使皆為從龍有功的勳貴,英國公所領中軍都督轄製冀州衛、承河衛、臨榆衛等二十餘部衛所,共十餘萬兵士,這些兵士都是英國公的舊部,對他極為信服,英國公以嚴後、太宗串通楚王、衛國公隱匿高祖遺旨為名,於顯慶元年六月起兵謀反。

已是太宗登基的第二年,北原又再蠢蠢欲動,似有跡象進攻朔陽,英國公請令出征,因當時三皇子與四皇子分別被封梁王、桂王,雖未就封,卻甚是老實,仿佛已經認命,對帝位再無奢望,太宗不防,便允了英國公率中軍衛所出征。

沒想到英國公與梁王、桂王早有反心,一直籌謀待機,當英國公出征,梁王與桂王前往送行,卻是一去不返,直接在冀州起兵。

外患未除,又遇蕭牆之禍,大隆朝的政局風雲突變。

卻無疑讓賢妃喜出望外,趁著太宗親征剿伐翼州叛黨,她竟然買通了部份文臣,欲再提高祖曾有遺命的舊事,立六皇子為帝,又買通宮人,想在嚴後藥膳裏落毒,栽個畏罪自殺的罪名在嚴後身上。

嚴後早起了防心,自然不會讓賢妃得逞,非但沒有飲下毒藥,還捕獲了賢妃收買的宮人,賢妃獲罪,被賜三尺白綾,對外隻稱她與英國公、梁王等人勾結,才被處以極刑。

賢妃收買的文臣無一漏網,皆被處死。

至於焦月逆謀案,不過兩月之後,就以梁王戰敗落下了帷幕,楚王作為先鋒,親手射殺了梁王、桂王,而英國公,卻在倉促而逃時被自己的部卒殺死,斬落人頭一枚,獻於太宗麵前,以求將功贖罪。

六皇子當年尚才十一,並沒因賢妃之罪獲死,太宗帝為防有心懷叵測之人借之生事,將其終身幽禁於禁苑。

六皇子未曾婚配,卻有宮婢為其產下一子,後,太宗帝病重,崩逝之前,終於將六皇子處死,卻赦其子嗣,並解除幽禁。

後,當今聖上登基,又將此子封為陽泉郡王。

要論來,這陽泉郡王算是聖上同輩,旖景得稱一聲表叔。

雖說建寧候府並非國戚,隻是臣子,與宗親聯姻倒可不拘輩分,可畢竟是衛國公府姻親,當年黃氏五娘被封陽泉王妃,一躍成了旖景之長輩,多少還是讓雙方覺得怪異尷尬。

當年,勳貴世家對聖上這一旨意皆覺訥罕,黃氏五娘自從婚後,更是深居簡出,就連自家姐妹也罕與會麵,同旖景姐妹更加生疏。

這其中的隱情,在重新來過的一世,已無從溯原。

旖景當然不知,上一世時,黃氏五娘正是中了算計,在中秋宴上,竟然與陽泉郡王私相會麵,並被皇後遇了個正著,兩人當時,神智不清,共赴雲雨……黃氏五娘當然失去了成為皇子妃的資格,若非大長公主求情,險些被秘密處死,聖上冊封她為陽泉王妃,委實是看在大長公主的顏麵。

黃氏五娘一直鍾情於三皇子,卻不得不嫁給一個地位尷尬的郡王,終其一生尚且不知,究竟是誰算計了她,在宮宴之上,糊裏糊塗地飲了情藥,糊裏糊塗就失了身。

當年,她雖注定與三皇子無緣,可未必就沒有與金氏六娘一爭四皇子妃的資格。

惡人一直在身邊,不過沒有現形而已。

但當年之“錯”,委實讓她至少保住了性命,盡管鬱鬱終生。

而這一世,正在盼望著來年,得嫁“良人”的黃氏五娘又哪裏想得到,地獄之門已經在足下開啟,她以為的幸福,終究是場,鏡花水月。

此時候府閨閣裏,黃五娘膝上擱著尚待繡成的嫁衣,看向軒窗之外——歲末就在轉眼了,她迫不及待地開始盼望來年盛夏——與他結發。

一旁高案上,蓮台烏硯下,靜靜壓著一支花簽,正是此年六月,行令時得。

曇花含苞,待時而綻。

隻無論當時抑或眼前,無人料得,那本就隻有瞬息的驚豔,注定不會綻放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