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浪子回頭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1822

還有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周處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浪子,小時候力氣過人,性情暴烈,平時騎馬射獵,並騷擾百姓,橫行鄉裏。當時南山有猛虎,水下有蛟龍,也經常危害百姓,人稱猛虎、蛟龍和周處是家鄉“三害”。後來周處經當時著名學者陸雲的教誨,痛改前非,上山殺死猛虎,下江斬了蛟龍,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很有修養的人,最後為國光榮戰死。這說明,人孰無過,朝聞夕改,就是好人,這就是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人才對發展經濟的作用不可估量》(1983年4月25日)摘自《知之深愛之切》

延伸閱讀

周處是三國末期、西晉時期的一位勇士,年少時“膂力絕人”,但因為“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在鄉鄰中留下惡名。鄉鄰百姓把周處連同南山猛虎、水中蛟龍並稱為“三害”,周處被視作“三害”之首。周處自知為人所厭惡,“慨然有改勵之誌”。他到吳郡尋找陸機、陸雲兄弟求教。適逢陸機不在,陸雲勸解周處說:“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誌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於是周處虛心改過,勵誌好學,成為名士。後來周處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亂,因寡不敵眾戰死疆場。有人稱讚他,“忠賢之茂實,烈士之遠節”。

周處浪子回頭的事跡廣為流傳,《晉書》和《世說新語》中都有“周處除三害”的記載,至今京劇中也保留有《除三害》劇目。後世有人考證,周處的事跡並不全然真實。但是,作為一種價值倡導、修身規勸,“周處除三害”的故事承載著獨特的文化意蘊。“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正如《論語》所言,一個人難免犯錯誤,錯而能改、浪子回頭,就值得推崇和敬仰。

在《世說新語·自新》一篇中,還有戴淵知錯就改的故事。劫掠商旅的戴淵,在陸機“卿才如此,亦複作劫邪”的勸導下改過向善,後來成為征西將軍。

1983年3月,河北省正定縣製定了關於《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廣招賢才的九條措施》,但在落實過程中,存在著部分黨員幹部對“招賢納士”理解不夠、懷疑觀望等問題。在1983年4月一個“放開政策、振興經濟”的三級幹部會議上,時任縣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著重在會上強調人才的重要性,要求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樹立新的用人觀點,認真落實縣委的“招賢”九條措施,廣招“賢才”,促進經濟振興。

習近平引述周處的例子,意在提醒大家“人孰無過,朝聞夕改,就是好人”。對那些有缺點、曾犯過錯誤的人才,既要看小節,也要看大節;既要看缺點和短處,也要看優點和長處。他還援引古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告誡大家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見,任人唯賢,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