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跟上時代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175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如果我們不努力提高各方麵的知識素養,不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那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延伸閱讀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新陳代謝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就知識生產而言,其新陳代謝明顯有加速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表明,18世紀時知識更新周期為80到90年;19世紀到20世紀初,知識更新周期縮短為30年;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學科的知識更新周期為5到10年;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學科的知識更新周期縮短為5年;而進入21世紀,這個周期已縮短至2到3年。

一位學者根據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原理,就知識新舊交替提出了“知識半衰期”的說法:一個在某一領域很有學問或有豐富專業知識的人,如果不再學習,在一定時間後進入知識半衰期,即基礎知識仍可用,其他的一半新知識已經落伍。當前知識“裂變”速度“一日千裏”,有人測算,1950年以前知識的半衰期為50年;21世紀,知識的半衰期平均為3.2年;IT業高級工程師為1.8年。由此而言,一個人如果不學習或停止學習的時間太久,就難免與社會發展相脫節。許多人遭遇“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困局,原因就在於深陷“知識半衰期”,缺乏最新的知識和本領。

重視學習,是我們黨的傳統。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指出過“本領恐慌”的問題,他將學習比作“開鋪子”,本來東西不多,一賣就完,空空如也,再開就一定要進貨,進貨就是學習本領。

“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這樣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說苑》有言:“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意思是說要想增長才幹,就要學習;要使刀刃鋒利,就得勤加磨礪。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引用過這句話,告誡領導幹部要多學習,把讀書學習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為第四批全國幹部學習培訓教材作的序言中,他強調:“努力學習各方麵知識,努力在實踐中增加才幹,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著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著力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

習近平還提出過一個“蓄電池理論”:人的一生隻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隻有成為一塊高效蓄電池,進行不間斷的、持續的充電,才能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這種形象概括,跳出蒼白枯燥的說教,不僅易於理解和踐行,也能激發興趣,讓學習本身從一種被動要求,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進步必需。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