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穀文昌的潛績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1988

福建東山縣的縣委書記穀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敬仰,是因為他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顯績”,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帶領當地幹部群眾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孫後代的防護林,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種“潛績”,是最大的“顯績”。

——《“潛績”與“顯績”》(2005年1月17日)摘自《之江新語》

延伸閱讀

在福建東山縣,“先祭穀公,後祭祖宗”,相沿成習。逢年過節,人們會闔家祭拜他們最敬重的縣委書記穀文昌。

如今的東山,綠樹環抱、花田掩映,是個美麗富饒的生態島。誰能想到,60多年前,這裏竟是“沙灘無草光溜溜,風沙無情田屋休”。當時,一年6級以上大風天多達150多天,森林覆蓋率僅為0.12%;百年間,風沙不斷吞沒家園,天花、眼病泛濫,外出當苦力、當乞丐的十之有一。

漫山木麻黃,正是東山島蛻變的關鍵,也正是穀文昌在東山樹起的一座豐碑。穀文昌是河南林縣人,1950年隨部隊南下至福建,在東山縣工作了14年,擔任縣委書記10年。他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膽魄,率領東山人民苦戰十幾載,遍植木麻黃,築起綠色長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難治”的風沙,讓海島換了天地,讓百姓換了人間。

後來,穀文昌轉任福建省林業廳副廳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曾被下放勞動。凡是他工作和戰鬥過的地方,隻要提起穀文昌,人們都有說不完的敬重、道不完的思念、言不盡的呼喚。植樹造林,治理風沙,修建水庫,戰天鬥地的場景裏,他總是衝在一線。新中國成立初期,他提出的把“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的建議,一項德政,贏得十萬民心。他常對身邊人、家裏人說,“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淨,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身邊的工作人員換了幾茬,他沒有提拔重用一個人;他招收別人進單位,偏偏不安排自己的5個子女入公職;哪怕是一輛自行車,他也不許家人碰一碰,因為它姓“公”……

“我要和東山的人民、東山的大樹永遠在一起”,穀文昌臨終留下遺言。如今,穀文昌長眠在他當年率領幹部群眾戰天鬥地的赤山林場。50多年前栽下的木麻黃參天如蓋,守護在墓旁,見證著這位“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好幹部的滿腔熱血、一片忠誠。

習近平曾點讚過三位縣委書記:焦裕祿、穀文昌和王伯祥。在《之江新語》中,他以穀文昌為例,講述“潛績”與“顯績”的道理。穀文昌種樹,可能難以立即看到成效;但努力幾十年,就能取得效果,曾經的“潛績”,就變成了最大的“顯績”。習近平認為,“潛”與“顯”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潛”是“顯”的基礎,“顯”是“潛”的結果,後人的工作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鋪路石,不甘於默默無聞地奉獻,“顯績”就無從談起,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即使有“顯績”,充其量也隻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