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故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

三命而俯

書名:習近平講故事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字數:2261

當然,敢於擔當,是為了黨和人民事業,而不是個人風頭主義,飛揚跋扈、唯我獨尊並不是敢於擔當。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是幾朝元老,但他對自己要求很嚴,他在家廟的鼎上鑄下銘訓:“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於是,鬻於是,以糊餘口。”意思是說,每逢有任命提拔時都越來越謹慎,一次提拔要低著頭,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彎腰,連走路都靠牆走。生活中隻要有這隻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這個故事之後,很有感觸。我們的幹部都是黨的幹部,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更應該在工作中敢作敢為、銳意進取,在做人上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延伸閱讀

為政之要在於廉潔,廉潔之本在於自律。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放於利而行,多怨”,隻依據利益來行事,會招來很多怨恨;“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應當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小心謹慎,努力向有道德的人學習。而孔子的遠祖正考父,早已詮釋過嚴以律己這個命題。

正考父是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孔子的七世祖,先後輔佐戴公、武公、宣公三個國君。正考父深受宋國三代國君倚重,官拜上卿,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他依然保持著謙謙君子之態,為人處世甚是恭謹低調。為了惕厲自儆、教育兒孫,他特意在家廟鑄鼎銘文,於是就有了“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的佳話。銘文中一個“僂”字,一個“傴”字,一個“俯”字,傴恭於僂,俯更恭於傴,三個動詞生動展現出正考父地位越高越恭敬的情狀。“三命”相連,層層遞進,可謂謙意漣漣,恭風泱泱。接下來,銘文話鋒突轉——“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就是說,即便沿著牆根走,也不會有人敢來欺侮你,這正是人格的力量、品德的力量。

正考父的美名和故事,《史記·孔子世家》《左傳》等典籍均有記載。《孔子世家》中寫道:“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彰顯出他嚴以修身、清廉從政的品德。他教育子女家人守德持正、謙虛恭儉,同樣傳為佳話。司馬光在《訓儉示康》裏說:“昔正考父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僖子根據“正考父粥以糊口”,預見正考父家族必會出現賢達之人。如今,由北京京劇院與國家大劇院聯合製作的新編曆史京劇《正考父》,將正考父的事跡搬上舞台。正考父廉潔為官、謙恭用權、忠義傳家的優秀品質,還會影響更多的人。

正考父的謙虛低調、清正謹慎,猶如一道對權力誘惑的思想防線,確保了個人不逾矩、權力不越軌。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講述“三命而俯”的故事,意在提醒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要像正考父一樣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把自己位置放低一點。

正確看待權力、規範使用權力,可以說是考驗領導幹部的第一道門檻。習近平對領導幹部權力觀的問題有許多重要論述。在中央黨校的一次講話中,他把“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為“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他強調“為官避事平生恥”,黨的幹部應該在工作中敢作敢為、銳意進取,在做人上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他提出了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這些重要論述,為領導幹部校正權力觀指明了方向。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