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

瘋子161414

第642章 平定蜀地

書名:求生在西晉末 作者:瘋子161414 字數:5456

三路大軍通過日夜兼程趕路,北宮純、謝艾、姚弋仲三位主將終於成功會師成都城下。

由於已接到李雄投降消息,眼見著戰事即將結束,眾將心情十分輕鬆,相互之間還不時開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

原本人心惶惶的成都民眾,隨著李雄投降而逐漸平複下來,再也不用擔心被戰爭波及。

數日前由涪城南下的謝艾第一個抵達成都外郊,讓他多少舒緩了一下內心的鬱悶。說實話此次滅成漢之戰,謝艾是三位主將中最鬱悶的一個,若非關鍵時刻宋褘勸降了李越,獻出了劍門天險,他和中路軍眾將士還不知何時才能入蜀。

“北宮將軍、姚將軍,艾恭候多時了,請兩位將軍賬內敘話。”謝艾誠摯邀請道。

北宮純、姚弋仲也不客氣,與謝艾並肩而行,緩緩步入大帳內。

三人分賓主落座,接下來他們要商議一下接收成都的有關事宜。

經過一個時辰討論,三位主將終於達成一致意見。

受降入城時,為了照顧各方利益,人員將從各路軍抽調精銳共同擔當。

除此之外,三位主將還暫時劃分了各自負責的地盤,畢竟益州局勢複雜,隻靠一個人根本看護不過來。,

三人決定,在完成受降後,鑒於中路軍受損最小,由謝艾駐守成都,暫時負責威懾各方;而北宮純返回江州負責益州東邊防務;至於姚弋仲的右路軍,則暫時還駐紮在越巂郡以防備晉寧州刺史王遜在朱提郡的駐軍。

十月二十三,李雄手捧降表、玉璽、典籍、圖章,肉坦而降,成漢文武眾人紛紛跪在城門兩側,恭迎燕軍入城。

謝艾三人入城後,迅速接管了成都城防,由於是李雄主動投降,讓燕軍在接收時受到的阻力很小,守軍幾乎毫無反抗的放下武器,拱手讓出城防。

在接管了成都之後,謝艾、北宮純、姚弋仲亦約束士兵不得搶掠地方,並對外宣稱一經發現軍法處置。得益於燕軍嚴苛的軍法,蜀地百姓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騷擾,民心亦隨之穩定下來。

十月底,在初步掌握了成都後,謝艾三人立即將以李雄為首的成漢文武要員紛紛被押解至洛陽,交由燕王處置。

另外,成漢的降表與報捷文書一道走驛站,被以極快的速度送往洛陽。

同時三人聯名奏請燕王盡快派刺史、郡守、縣令前來接管益州、梁州政務。

……

太寧元年年底,燕王衛朔是繁忙而愉快的。

伐蜀之戰進展得非常順利,進入十一月份以來,捷報像不要錢似的一封接一封地飛往東都洛陽,燕國上下為此是喜氣洋洋。

有時衛朔覺得看軍報不過癮,總是每每跑到參謀部在沙盤上重演戰事,看著沙盤上幾隻紅旗步步向成都推進。

十一月上旬,從蜀地傳來捷報,中路軍謝艾部終於攻破入蜀之重要關隘——劍門關,並且趁勢奪取了涪城,進而打開由北進攻成都的大門。

消息傳來,群臣自是一片恭賀,連衛朔也忍不住為之歡欣鼓舞。

滅掉成漢,燕國將徹底占據上風,隻要本身不犯錯,未來統一天下將是板上釘釘之事。

如今蜀地大局已定,燕國上下開始目光放在如何安定蜀地上。

至於龜縮在成都的成漢殘餘勢力,並未被衛朔放在眼裏。

可以說隨著三路大軍合圍成都,成漢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果然到了十一月下旬,蜀地再度傳來捷報。

在天險盡失、諸軍連敗、長子投敵等連番打擊之下,成漢國主李雄最終放棄固守成都的打算,在丞相範賁的建議下,開門投降。

至此,割據蜀地十多年的氐族成漢政權終於覆亡,曾經存在於華夏大地上的各胡虜政權徹底消失不見。

整個天下除了江東外,皆歸燕國所屬,天下正式進入燕晉雙雄對峙之局麵。

洛陽皇宮內,衛朔正隨意地翻看著通過李雄遞交的降表。

隻見上麵寫道:“王綱失道,群英並起,龍戰虎爭,終歸真主,此蓋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聖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以興洪業,其不由此,未有不顛覆者也。”

“隗囂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也。燕王明哲,諸相忠賢,將比隆黃軒,侔功往代。銜命來征,思聞嘉響,果煩來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豈天啟哉?昔微子歸周,實為上賓;君子豹變,義存大易;來辭謙衝,以禮輿櫬……”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衛朔微微搖搖頭,對李雄最後時刻才投誠不以為然,他雖然不會對其秋後算賬,但一係列優待同樣也不會再存在。若是一開始李雄舉國而降,衛朔至少會封對方一個國公之位,眼下投降過來頂多保住性命而已,至於爵位?想都不要想。

將成漢降表放在案幾上,衛朔沉吟片刻道:“諸位,蜀地初定,須盡快派官員前往鎮撫當地,以防有宵小為禍地方。我意調謝艾任益州都督、姚弋仲任梁州都督,至於刺史、郡守等人選,不知內閣可有什麽建議?”

“大王,梁州刺史倒還罷了,夾在益秦之間,隻需懂得安撫地方即可。唯有這益州刺史需得好好斟酌一番,益州南與晉廣、寧兩州相鄰,成漢曾多次在朱提郡與寧州爆發衝突。”

“另外,考慮到益州西南多蠻夷,故而益州刺史必須是個文武雙全且通蠻夷事務者。”

“除此之外,梁州將被大巴山分割成兩部分,中間隻有米倉道等幾條棧道相連,實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為了方便治理,臣建議將涪陵、巴兩郡劃歸益州。”

這已不是燕國對第一次舊有州郡轄地進行調整,以前多是衛朔提出來,後來內閣成員也習慣了從管理角度出發,一旦有任何不適合管理的州郡都會被調整。

“至於益州刺史人選……臣舉薦遼東太守乙逸。”

“乙逸?”衛朔沒想到內閣會舉薦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這個人,相反他非常了解對方。乙逸是燕國首屆科舉中舉的士子,而且還高中第七名。那一屆科舉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將官至都督高位的謝艾外,尚有皇甫真、陽裕、韋謏等人。

從建興四年被錄取,到今天已過去了七年多時間,首屆中舉的士子中,除了少數敗類被監察署查處外,大多數已成為燕國中堅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韋謏、皇甫真、陽裕、裴開等人更是早早擔任郡守主政一方。

隻是之前衛朔怎麽也沒想到會是乙逸第一個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屆士子當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為裴開或者韋謏、陽裕這幾個世家出身的士子會率先脫穎而出。

“稟大王,遼東太守乙逸上任以來,內服民眾,外懾四夷,功績赫赫。同時,在今年他還曾協助內閣與高句麗完成劃界任務,並帶人監督高句麗南遷,為日後燕國完整接收高句麗立下汗馬功勞。”

“眼下隨著高句麗南遷、扶餘臣服,遼東郡麵臨的邊防壓力頓減,像乙逸這樣軍政俱全又熟悉蠻夷政策的人才,繼續待在遼東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勢複雜,正好適合乙逸發揮才能,臣這才舉薦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於其他人選,請內閣確定後再上報與我。”

“諾!”眾人躬身應是。(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