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

天涯海躍

第九百六十九章 清奧十年之戰

書名:逆明1644 作者:天涯海躍 字數:4495

為了能夠被大明朝廷所承認,成為大明真正的子民,享受到大明子民的優惠待遇,土著們不再有任何反抗,努力幹活,加速營建美洲南北鐵路。

除了開挖巴拿馬運河和開建美洲南北鐵路兩個浩大工程,大明還有另一個浩大的舉動,移民美洲大陸。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當前的大明總人口已經增長到了五億三千萬的地步了,其中中原大地便有超過四億,這一次移民,朱慈踉準備一次移民兩千萬以上,幾乎都從中原移民過去。

超過兩千萬的移民,著同樣是一個無比浩大的工程,甚至需要大明傾盡大部分國力來支撐。

隨著移民令的下達,不僅各州府統計想要移民的人口數量,安排想要移民的人前往沿海登船。沿海所有造船廠全力開工,大造運輸船隻。

其中江南造船廠,泉州造船廠等幾個最大的造船廠除了建造木製的運輸船,更開造不少鋼鐵運輸船。相比較於木製的運輸船,鋼鐵運輸船能夠運輸的數量無疑多得多,而且壽命更久,更安全。

以美洲大陸為中心,大明風風火火的開挖巴拿馬運河,開建美洲南北鐵路,以及規模龐大的移民,三大工程,每一個都無比浩大,三個加在一起,甚至讓大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必須以全部的國力來支撐。

大明在全力支撐美洲三大工程,歐洲方麵,各國剛剛被大明重創,加上出使大明的特使團即將歸來,歐洲各國都在等待,大明和歐洲都是相對平靜的,此時此刻,都沒有任何一場戰爭。

然而,世界卻沒有全都平靜,中東方向,滿清已經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相持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大約是大明中興十七年的時候,滿清剛剛吞並莫臥兒帝國一年。

由於莫臥兒帝國的印度人實在是太好統治了,以至於短短一年的時間,多爾袞便穩定了莫臥兒區域的政局,完全將莫臥兒納入滿清的統治。

而恰巧這個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緩過勁來,不服兩河流域的巴格達一帶被滿清占領,趁著滿清主力還在莫臥兒帝國邊境一帶駐紮,下令奧斯曼大軍突襲兩河流域,進攻巴格達城。

兩河流域是中東最大的糧倉,曾經孕育出了上古巴比倫文明,土地肥沃,戰略地位無比重要,曾經奧斯曼帝國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才打敗原先的波斯帝國,奪取了兩河流域,可是卻在大明中興十一年的時候被滿清攻占。

那個時候,奧斯曼帝國剛剛經曆過一次慘敗,三十萬奧斯曼精銳大軍葬送於滿清境內,奧斯曼帝國傷了元氣,加上歐洲方向和烏克蘭克裏米亞方向要防備歐洲各國和沙俄帝國,一時無力調遣大軍重新奪回兩河流域。

不過,經過了整整六年的恢複,加上和歐洲各國以及沙俄帝國達成了協議,暫時緩解了歐洲方向和北麵克裏米亞方向的壓力,終於在大明中興十七年七月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皇帝再一次開啟了和滿清的戰爭,下令奧斯曼大軍奪回兩河流域。

巴格達城是兩河流域的中心,也是兩河流域最大的一座城池,唯有拿下巴格達城才能夠奪取整個兩河流域,是以三十五萬奧斯曼大軍全部猛攻巴格達。

接到巴格達被奧斯曼大軍猛烈進攻的消息,還身在莫臥兒境內的多爾袞立刻率領還在巴基斯坦的清軍主力回防,解救巴格達。

清軍十餘萬騎兵馬不停蹄,三十幾萬印度旗和波斯旗緊隨其後。

經過四天四夜的狂奔,多爾袞親率十餘萬清軍騎兵來到巴格達外圍,隨即清軍和奧斯曼大軍展開激烈交戰。

清軍騎兵雖然戰鬥力很強,但連續幾天幾夜的奔襲,早已經疲憊,而且奧斯曼大軍明顯有所準備,根本不可能打敗三十五萬之多的奧斯曼大軍,解了巴格達城的危局,隻能在外圍牽製著奧斯曼大軍的進攻力度,延緩巴格達城被攻陷的時間,等待後麵的印度旗和波斯旗前來。

又是五六天的時間,終於,大量清軍波斯旗和印度旗士兵也漸漸到來,人數上甚至超越了奧斯曼大軍的數量。

然而,經過了整整十天的猛烈進攻,巴格達城終於防守不住了,在清軍波斯旗和印度旗趕到的同時,攻進了巴格達城內,巴格達城陷落隻在旦夕。

一旦讓奧斯曼大軍完全攻占巴格達,依托巴格達,清軍將完全處於劣勢,很可能最後會演變成失去整個兩河流域。

為了保住巴格達城,多爾袞滿含魄力的率領清軍騎兵突破奧斯曼大軍的防禦,趁著巴格達城大部分還在清軍守軍手中,也殺進了巴格達城內。

兩軍在巴格達城內展開慘烈的交戰。

“砰砰砰-----”奧斯曼火槍隊打死不少清軍滿八旗騎兵。

同時,奧斯曼新組建的重甲鐵盾軍團也殺得清軍騎兵節節敗退,若不是奧斯曼大軍外圍還有幾十萬清軍波斯旗步兵和印度旗步兵,深陷三十五萬奧斯曼大軍重圍的多爾袞和十餘萬清軍騎兵有被圍殲的危險。

好在波斯旗和印度旗的步兵雖然戰鬥力上弱於奧斯曼大軍,但數量眾多,牽製了奧斯曼大軍很大的精力,讓奧斯曼大軍不可能全力圍殲闖進巴格達城的多爾袞等清軍騎兵。

兩軍圍繞著巴格達城的大戰很快演變成為一場大混戰。

清軍疲憊之師,好在數量更多,而且依舊源源不斷有波斯旗和印度旗大軍趕來增援,並且巴格達城未完全丟失,一時之間倒也與三十五萬奧斯曼大軍殺得難解難分。

雙方大軍激戰了整整兩天,各自死傷都超過十萬,清軍因為波斯旗和印度旗戰鬥力比較弱,死傷更多,達到十五萬,不過奧斯曼大軍算上圍攻巴格達城的死傷,也死傷了十二萬多。

大戰到此,雙方大軍都已經非常疲憊了,眼看著清軍增援的波斯旗和印度旗越來越多,而己方從奧斯曼帝國境內增援的大軍卻遲遲未到,巴格達城已經很難攻下,再僵持下去,奧斯曼大軍戰敗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奧斯曼大軍統帥不得不下令大軍撤退,撤出兩河流域,等待奧斯曼帝國的援兵也到來之後,再繼續和清軍交戰。

奧斯曼大軍想奪取兩河流域,更想打敗多爾袞,血洗當年的恥辱,而清軍向保住兩河流域,一方沒有徹底顯露敗相之前,雙方顯然都不可能先撤兵,一場漫長的拉鋸戰隨即展開。

--------------------------------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