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1644

天涯海躍

第三百五十三章 移民與漢化

書名:逆明1644 作者:天涯海躍 字數:7719

“駕!”

“噠噠噠”

大明控製區內,各地都奔馳著錦衣衛的快馬。

“皇榜!皇榜!”這是一次全國性質的皇榜,是朱慈踉為了征集一些難民或者誌願者移民南洋印尼等地而頒布出來的,被朱慈踉寄予厚望。

想要漢化馬六甲兩岸和東印度群島這麽大一塊地方,當然不可能隻是單單派一個總督過去那麽簡單,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漢人百姓參與。

雖然經過了葡萄牙人,荷蘭人等先後不下十次鎮壓,但馬六甲兩岸和東印度群島那片地方還是有著不下於三百萬的土著。

朱慈踉盤算過了,想要徹底漢化這麽多土著,至少也需要一百萬以上的漢人百姓參與,而後在輔以必要的教化才行。

“皇榜上寫的是什麽?”

“朝廷征集誌願者移民印尼,凡是有報名前往者,按人頭一律每人發放百畝土地,並且免稅六年,同時六年後若有不適應者,想重新回來原地,朝廷無償接回。另外,征集童生以上能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前往印尼教受未開化的當地土著漢文,漢字,漢禮,朝廷每月發放二十兩祿銀,同樣為期六年,六年後若想回來,朝廷同樣無償接回。”

“印尼?是前些日子海軍和應龍軍第四軍在南洋打下來的那塊地方嗎?聽說至少有大明的三省之地這麽大!”

“對對,肯定就是那塊土地!”

“條件如此豐厚,這是真的嗎!”

“肯定是真的,沒看到這是以皇上的名義頒布的嗎?皇上乃聖明之君,從不欺騙百姓!”

從百姓們的話語中可以看出,朱慈踉在大明百姓心裏的威望,畢竟自從朱慈踉登基以來,連戰連捷,短短一年多便穩定了原本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同時施行的新政也讓百姓們明顯感覺到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大多數百姓們都是淳樸的,誰讓他們有飽飯吃,有好日子過,他們便信任誰,所以對於以朱慈踉名義頒布的皇榜,百姓們沒有質疑的想法。

毫無疑問,為了徹底漢化印尼,朱慈踉下了很大的功夫,許下的條件也極為優厚,無論大人小孩,均按照人頭每人發放百畝土地,若是一家有五口人,那麽到了印尼之後便有五百畝土地,若是一家有十口,那麽便是一千畝土地,這在大明境內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最主要的是,如果去了之後不適應,六年之後還可以再回來,索性也就六年時間,忍一忍就過去了。

每人發放百畝的土地啊,大明的百姓雖然大多有故土難離的思想,可是總有一部分人並不是那麽在意的,而且還有許多近年才從北方逃難來的百姓,朝廷雖然有施粥,可到底沒有更多的土地來安置他們了,去南洋印尼賭一賭,或許是一個機會也說不定。

“大明日報!大明日報!”

最新一期的大明日報也在這個時候跟著出來了,不少識字的百姓當場就購買了一份下來,並且當場為其他不識字的百姓解讀。

這一期的大明日報上最醒目的無疑是介紹印尼的,重點介紹了印尼的地理情況,以及雨水充沛,是種植稻穀,玉米,等多種農作物的絕佳之地,可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啊!那豈不是種植一年便能當得上一年半的收獲!這可真是個好地方啊!”許多百姓感歎道。

民以食為天,百姓們永遠關注的都是能產出多少糧食,因為糧食的多少意味著他們能養得起多少家人,大明以五口,六口之家為主,不是不能更多,而且經常每年產出的糧食不夠,養不起更多的人,許多孩子剛生出來就被送人了,或者根本不敢生,如果每年能產出更多的糧食,自然不會有那樣的事情發生。

百姓們心動是無疑的,就算真想報名前往的人不多,十戶之內沒有,百戶之內總有一戶想去。

同樣的,讀書人也有一些想去教化土著,畢竟並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夠出人頭地的,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在沒有考取舉人以上功名的時候,讀書多許多人而言根本沒有多少用處,寒窗十年都考不上秀才的讀書人很多,這些人有的耗光了祖上的繼續,屢次不中之下,生活都難以為繼,而今前往印尼教化土著,有二十兩銀子一個月的俸祿,一年就是二百四十兩,對於許多讀書人而言,他們十年也未必能賺一年的錢,隻要苦熬六年,那便是一千四百多兩,足以恢複祖業了。

“爹,我們真的要報名前往遠離中原數千裏之外的南洋嗎?”一名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對著一名五十多歲的老漢說道,語氣中透著不願。

在他們父子二人旁邊,還有兩名女子和三個孩子,一家七口。

“哎,三郎啊,你大哥二哥都在保護我們逃難的時候,如今你兩位嫂子帶著三個孩子,雖有朝廷每日施粥,可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啊,我們是逃難下來的,本就遠離故土千裏,多遠一些又有何妨,到了南洋,我們一家七口人便能發放七百畝土地,朝廷免費提供糧食種子,養活我們生存下去不是問題,最不濟,六年之後我們還可以回來,到那時,皇上或許已經重新一統天下了!”老漢歎息的說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們這一大家子為了躲避戰亂,從山西千裏迢迢逃亡南下,原本十二口人,卻不想半途去了五個,兩個大郎,三個孩子,一家十二口變成了七口,他們已經算是好的了,同一個村子的,有的一個都沒能剩下。

青年沉默了,他也知道老爹說得有道理,反正他們本就遠離了故土,再遠一些也沒什麽,隻要能生存下去。

“可是爹,您的身體受得了嗎?”青年突然又想到了什麽,擔憂道。

“無事,你老爹雖然老了,但身體還硬朗,區區路途,擋不住我們一家人。”老漢不在意的笑了笑。

向老漢一家這樣情形的不少,這兩年隨著大明日益穩定,重新一統天下之勢鋒芒畢露,加上幾次改革之後,普通百姓的生活越發好過,北方逃難來的百姓很多,跟老漢一般想法的自然也有許多。

就這樣,各個衙門,不少百姓拖家帶口的前來報名。

同時,許多讀書人也在報名。

“相公,你真的要去嗎?”縣衙門口,一名三十幾歲的中年女子拉著一名同樣三十幾歲但身穿儒衫的男子,目光中有著懇求。

“娘子,為夫寒窗二十幾年,自從十二年前中過一次秀才以來,數次考取都未能中舉,進京趕考更是無從談起,如今家裏依然用光了祖上所有遺留的積蓄,要不是娘子不棄,織布供養,為夫怕是連一餐飽飯都吃不起,娘子的辛苦為夫一直看在眼裏,深感羞愧難當,做為堂堂男子,理應是為夫來撐起這個家才對,為夫去意己決,娘子不必勸說了,到了南洋之後,為夫會月月將所得銀兩寄回,供娘子養家!”

中年女子眼眸含淚,她想不到相公心裏竟然是這樣想的,她並沒有嫁錯人,她的相公也有頂天立地的一麵。

“相公,既然你去意堅決,我也不便勸說下去,但請相公帶著兩個孩子和我一同前去,我們一家也移民前往,總能多出四百畝土地,相公依然行教化之時,土地耕種,可看情況而定,能種多少便種多少,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比較幸福的。”

“娘子,你”

中年女子最後一句話打動了他,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比較幸福的,是啊,與其他孤獨一人前往,獨留娘子和兩個孩子在家,相隔數千裏,徒增想念,不如一家人一起前往,最不濟六年之後還可以再回來,就賭一把如何!

報名前往的讀書人當中,既有獨身一人的,也有如同儒衫男子一樣,夫妻商議過後,帶著一家人一同前往的。

為了誘惑百姓和讓百姓安心前往,朱慈踉不僅許下重重利好,最重要的還是許諾六年後不願留下的可以重回故土,這才是許多百姓和讀書人最終願意一搏的原因。

僅僅一天,各地百姓便有二十萬報名移民,讀書人也有四百多人報名。

朱慈踉的目標是移民一百萬至兩百萬的規模,而教化則需要兩萬讀書人,在教化土著的同時,也同樣還需要一部分教導移民過去的孩子讀書習字。

“皇上,一切準備就緒,各地自願移民的百姓正陸續匯聚在規定長江航道渡口,等待海軍的船隻接送!”戶部尚書劉宗周稟報道。

說實在,朱慈踉弄的這如此大規模的移民南洋,劉宗周說不出支持還是反對,在他眼裏,印尼那塊地方就是一塊荒蕪之地,如今被海軍和第四軍占了下來,算起來也算是大明的土地了,皇上移民一些百姓前往開墾,說起來並沒有什麽不對,畢竟皇上並沒有逼迫任何一名百姓,都是百姓自願前往的,真要反對的話,他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首輔錢謙益和其他幾位閣老的心思跟劉宗周差不多,說不出支持還是反對。

到底是一塊三省之大的土地,就算是一塊荒地,開墾開墾,倒也不是不能納入大明的版圖!算了,皇上的脾氣,他們就是反對也不一定會有什麽作用,左右是戶部和海軍在忙活,就讓他們忙活吧。

“傳令海軍,盡最大的可能調集海船接送自願移民的百姓前往南洋定居!”朱慈踉臉上始終帶著滿意的笑容。

馬六甲兩岸和東印度群島那一大片地方可不僅僅是戰略地理位置重要,各種資源也是極為豐富的,而且那個地方,北鄰安南等東南半島和呂宋島,南鄰澳大利亞大陸,將來大明以東印度群島南北開拓,可成就最宏偉的大業!

朱慈踉就不信了,以漢文明的魅力移民和教化再輔以軍事威懾不能徹底漢化印尼那塊不毛之地!

一個月後,臨近印尼的海麵上,千餘艘海船浩浩蕩蕩。

第一批移民十萬人抵達目的地,開始了華夏曆史上第一次最偉大的大鬼畝移民海外的一幕。

“哈哈,大明的子民們,咱家告訴你們,將來你們會為了你們今日的選擇而驕傲的!”剛上任不久的印尼總督趙德全親自在這裏迎接移民而來的大明百姓。

趙德全幹勁十足,這些天,他腦子裏已經有了一套如何發展印尼的計劃,不信不能完成皇上交待的任務,將這片土地徹底成為大明的一部分,不用十年,他便能讓這的所有土著人人都說漢話,習漢字,行漢禮,從心底裏認同自己是大明的一份子。

當然,若是有頑固不化者,他趙德全也不介意心狠一些!趙德全眼中閃過一絲冰冷的寒光!

趙德全的全心全意自是不用說了,一想到將來自己以一介殘身能身居國公大位,名垂青史,趙德全的心裏便如同燃燒著熊熊火焰,真真是讓他熱血沸騰。

隨著第一批移民安置妥當,第二批,第三批,甚至越來越多的移民來到東印度群島,大明對東印度群島的掌控也越發穩定,東印度群島自此進入平穩發展的時期,而朱慈踉的注意力也漸漸從東印度群島這一塊收回,轉而瞄向北方,不久之後,大明也該開啟一統天下之路了。李自成和張獻忠便是大明首要滅亡的目標!

...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猜你喜歡